1937年冬天一个汉奸带着300多个日军进山搜寻抗联,哪知第二天,汉奸独自回村,告诉大伙儿赶快去山上铲雪雕。[无辜笑] 1937年寒冬黑龙江汤原县地主黄有做了一件令乡亲们不解的事,他主动为三百多名日军带路,进山“清剿”抗联队伍,在众人眼中,这无疑是投敌之举。 然而次日黄有满身冻伤踉跄回村,只喊出一句:“快去山上铲雪雕!”村民赶到山谷,发现日军已全部冻僵在山谷中,场面令人震撼。 黄有是当地拥有四千多亩土地的大户,在动荡年代,多数地主选择明哲保身,他却走上不同的路。 1934年抗联第六军负责人夏云杰在太平川发动群众抗日,黄有当场捐出五匹马、十支枪,并承诺变卖粮食筹款支援,此后他表面维持地主身份与日伪周旋,暗中成为抗联的重要后勤支持者。 这次带路进山,是黄有设下的计谋,他故意将日军引向小兴安岭东麓的“鬼门关”,一片当地猎人都畏惧的原始森林,冬季常有暴风雪。 途中他专选险峻路径消耗日军体力,还故意多分日军干粮,待日军粮草将尽,他假意带往一处废弃抗联密营,趁日军失望松懈时,在暴风雪来临前成功脱身。 极寒之夜让三百多名日军全部丧生,黄有虽侥幸逃生,却因严重冻伤无法医治,在缺医少药的密营中,他为避免连累亲人拒绝下山治疗,于1938年3月默默离世,年仅39岁。 战后黄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其名刻于汤原县抗联纪念馆,那个被称为“鬼门关”的山谷,至今仍是这段智勇传奇的见证。 网友们纷纷敬佩不已: “这才是真正的‘碟中谍’吧!表面是汉奸,实则是孤胆英雄,用自己的命换掉300多个鬼子,太悲壮了,看得我眼泪都出来了。” “以前历史书里很少看到这样的故事,太多无名英雄被埋没了,黄有背负着骂名牺牲,比正面战场的英雄更需要勇气,向先烈致敬!” “最让人破防的是细节:他牺牲后还望着战友离开的方向,他最后该有多孤独,又有多坚定啊,这种坚定的信仰我们现在真的很难想象。” “智慧与勇气并存!不仅敢把敌人往‘鬼门关’带,一路上还知道多吃东西耗光日军补给,这心理素质和谋略绝了,这才是高手,不是蛮干。” “说明历史是复杂的,不能简单以貌取人,当时骂他的乡亲们后来知道真相,心里得多愧疚,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给一个人下定义。”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发现和铭记那些“黄有式”的、可能正背负着误解却默默奉献的人呢? 官方信源:中国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