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认为现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不合适”,所以取消了和普京在布达佩斯的会面。 这场临时取消的会面像一面镜子,照出美俄关系的真实温度。特朗普嘴上说着“每次谈话都很愉快”,转身却祭出制裁大棒。这种矛盾言行背后,藏着两个大国在乌克兰战场与核威慑层面的激烈博弈。 普京提及核武器降级的表态值得玩味。在俄乌冲突持续250多天、战线陷入僵局的当下,这番表态既像是释放善意,更像是在西方制裁围剿中的战略喘息。可惜白宫显然不买账。 看看俄副外长的回应:“尚未达成一致”六个字狠狠打了特朗普的脸。白宫想唱独角戏,克里姆林宫却拒绝配合演出。这种外交表态的温差,暴露出两国根本缺乏战略互信。 特朗普的制裁威胁来得蹊跷。就在他表态前三周,美国刚悄悄批准俄罗斯化肥贸易豁免。现在突然变脸,恐怕与中期选举的政治压力脱不了干系。国际博弈成了国内政治的筹码。 核威慑这个话题被摆上台面,本身就令人警觉。从古巴导弹危机到新时代,核阴影始终悬在人类头顶。两位领导人能讨论这个问题算是个进步,但真正需要的是具约束力的实际行动。 这场未实现的会晤告诉我们:大国关系的坚冰远未融化。当领导人会面都需要反复掂量“合适性”,当外交辞令掩盖不住战略对抗,这个世界依然走在危险的钢丝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