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三环某小区最近被一只喜鹊抢了热搜,电线杆上那个本该灰头土脸的窝被它打造成迷你首饰柜 项链绕着树枝挂,耳钉嵌在草叶间,亮闪闪的晃得人眼晕,路过的人第一反应全是:“谁家首饰盒被偷了?”直到看见喜鹊叼着亮片往窝里飞,才恍然大悟是这小家伙干的。 拍视频的邻居说,半年里至少撞见这喜鹊“进货”十几次,还专挑午后大家晒衣服、晾首饰的功夫。其实这不是喜鹊调皮,英国纽卡斯尔大学2014年就做过实验,鸟类天生对闪光物没抵抗力,就爱往窝里搬,现在这只算是把科研结论演成了“生活连续剧”。 可热闹背后全是难题:这些挂在窝里的饰品,按《民法典》算遗失物吧?拾得者得还失主或交公,可“拾得者”是只鸟啊!物业没法给鸟贴通知,派出所总不能给喜鹊办身份证、叫它来录口供吧? 更难办的是动物保护——谁敢拆鸟窝?万一惊走喜鹊,再引来护鸟志愿者的关注,反而惹一身麻烦,最后只能看着这“首饰窝”继续营业,网友还调侃:“原来我丢的耳环在这儿安了家!” 这事儿看着像个趣闻,其实是给咱们提了个醒:平时晒首饰、放小物件别太粗心,随手丢的东西,可能就成了鸟儿的“装修材料”。咱们总说要和自然和谐相处,可这种靠“乌龙”凑成的互动,说到底还是生活里的小漏洞没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