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

风林事儿说 2025-10-23 14:54:56

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能只交印度的税,而且全球营业额的总税收… 当初为了让苹果把供应链从中国迁过去,印度可是下足了功夫,又是扔出2300亿卢比的补贴,又是追加27亿美元的激励,连关税都特意给苹果和供应商降了不少,就差把“快来建厂”四个字写在脸上。 苹果也真动了心,从2022年开始陆续把8条核心产线搬过去,富士康、塔塔跟着投了50多亿美元建了五家工厂,到2025年印度造的iPhone都快占到全球20%了,连iPhone 17全系都能在印度首发,看着像是皆大欢喜的双赢场面。 可产线刚落地、产能刚提上来,印度就立马变了脸,从箱底翻出1961年的《所得税法》当“尚方宝剑”。按里面的“业务关联”条款,就因为苹果把自己的高端生产设备交给代工厂用,哪怕设备所有权还在苹果手里,也被认定成“对工厂有实际控制权”,得按全球利润缴税。 印度“啪”地一声甩出一张十亿美元的税单,而这笔钱刚好又是当年给苹果补贴的3倍,简直是把好处连本带利往回抢。 更荒唐的是印度给出的征税理由,居然说 “苹果全球营收里22%是印度贡献的品牌溢价”。可事实却是,苹果2024财年全球营收3830亿美元,印度市场占比还不到2%,却要按全球盘子算税,这凭空捏造的比例哪来的依据? 说白了就是为了多要钱找的借口,而且这套路他们还不是第一次用,2017年F1赛事就栽过跟头,就因为赛事期间控制赛道,印度就按这条款征了税,现在直接原封不动套在苹果身上。 三星早些年就在印度市场栽过跟头,当年投20亿建厂拿了4.8亿补贴,转头就被税单吞掉补贴加70%的利润,如今苹果不过是重蹈覆辙。 而且这还是印度“翻旧账”,1961年的老税法都能追溯到十几年前,沃达丰就曾被追征26亿美元税款。 2007年,沃达丰花112亿美元收购和记黄埔旗下的印度电信资产,为了合规特意设计了境外交易架构,通过荷兰子公司收购开曼群岛的控股公司,间接拿到印度企业67%的股权,交易全程没碰印度本土账户,本以为能安安稳稳做生意。 结果交易刚完成,印度税务部门就找上门,直接开了张26亿美元的资本利得税单,理由是 “只要涉及印度资产,不管在哪交易都得缴税”。沃达丰不服气,官司一路打到印度最高法院,2012年最高法院明明判了沃达丰胜诉,说现有法律管不着这笔境外交易,还要求税务部门退还之前扣押的250亿卢比存款外加利息。 可谁能想到,印度政府转头就耍起了赖。最高法院判决刚下来四个月,就火速修改1961年的《所得税法》,硬生生加了 “境外间接转让印度资产需缴税” 的条款,还霸道地宣布修订追溯到1961年生效。 靠着这波操作,印度最高法院后来直接改判沃达丰败诉,连本带利要收50亿美元,其中光滞纳金就占了30亿。 沃达丰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告到国际仲裁庭,这一拖又是八年。2020年国际仲裁庭终于裁定印度违规,要求印度退钱并赔偿诉讼费。可印度根本不认账,拒不执行裁决,最后沃达丰耗不起,只能和印度和解,不仅掏了5亿美元税款,还被迫把无线电波使用费转换成股权。 到了现在,苹果也算是被架在火上烤,不缴税吧,印度工厂可能直接停摆;缴税吧,等于开了个坏头,以后指不定还有多少“坑”在等着。 要知道苹果在中国也这么操作,全部都是代工厂自己制造加工,所以从不用缴全球税,到了印度就换了规矩,这明摆着是欺负企业已经投了重资,没法轻易抽身。更可笑的是印度还嘴硬,说改法会削弱征税主权,死活不肯松口,完全不提当初招商引资时的承诺,把“翻脸不认人”玩得淋漓尽致。 这波操作已经让苹果用脚投票了,原本计划在印度生产的iPhone 17Pro产线直接逃回郑州,印度产手机的占比从25%跌到18%,中国的占比反倒回升到62%。 现在不光是苹果,荣耀、OPPO这些企业也被印度盯上了,理由还是那套“按全球营收征税”,显然是打算要把这波“韭菜”割到底。 企业最怕的就是这种毫无征兆的政策变脸,建厂、买设备、培训工人哪样都要真金白银,印度先给点甜头把人骗进来,等人家砸了钱就翻出六十年前的老法律要钱,这种操作谁还敢信?别说苹果了,往后其他想迁去印度的企业,恐怕都得好好考虑一下,生怕自己也被坑一把。 今天能翻1961年的税法,明天说不定就能找出更老的规矩,这哪里是招商引资,分明是设套收割。

0 阅读:0
风林事儿说

风林事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