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5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意外俘获十余名日军溃兵,团长原欲处决所有战俘,然而战俘名单中的大宫静子颇为特殊,她是岛国战地医院护士,未伤害中国人,并非战斗人员,团长不禁踌躇起来。 1945年3月,中国远征军攻下了缅甸的拉因公据点,对于俘获的十余名日军溃兵,士兵们满是国仇家恨,都想按照战场惯例就地处决,团长乔明固一开始也这么打算。 但队伍里一个穿着护士服的女人,让他犹豫了——这个叫大宫静子的女人,是日本战地医院的护士,她没有伤害过中国人,也并非战斗人员。 最终救了大宫静子的,是连长刘运达的一个实际想法:“护士能救人,比死了有用。”就这一句话,给了她一线生机。 战后,大宫静子本可以回日本,可她没走,选择留下的那一刻,她就决定和自己的过去彻底告别,为了感念恩情,她嫁给了刘运达。 两人还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在越南边境的一个小镇上,一碗酒、一碟花生米,就算完成了仪式,从那天起,“大宫静子”这个名字“死”了,活下来的是“莫元惠”,这个新身份她一用就是三十多年,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知道她的真实过往。 在重庆江津的白沙镇,莫元惠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一开始日子很难,村里人因为她口音奇怪、来路不明,都带着排斥的眼光看她。 她从不解释,只是一头扎进农活里:劈柴、插秧、养鸡,那双曾经拿医疗器械的手如今握起了锄头,时间久了,乡邻们对她的态度从别扭变成了习惯,甚至在她和人吵架时,大家还会下意识地帮她。 慢慢地,她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成了刘运达沉默的妻子,“莫元惠”这个身份让她在日复一日的农活和家庭琐碎中,被牢牢扎根在了这片土地上,曾经的日本护士大宫静子,连同她背后的一切都被埋得干干净净。 直到1977年,这份安静被打破了,几辆从北京开来的车,让这个藏了三十年的秘密重见天日,这不是她主动要说,而是时代的变化把她推到了台前。 她的父亲大宫义雄,此时已是日本的商业大亨,还担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访华时,他向廖承志求助,希望找到失踪三十多年的女儿。 线索绕了一大圈,最终找到了当年的团长乔明固,老人凭借着记忆把“大宫静子”和“刘运达”这两个名字又串联到了一起。 当调查组的人站在白沙镇那间农舍前,轻声念出“大宫静子”时,她整个人都僵住了,那个名字让她想起了曾经的自己,眼泪瞬间决堤,一边是拮据但安稳的农家生活,一边是父亲背后百亿日元的庞大家业,她不知该做出如何选择。 陪妻子到了日本,刘运达在机场看到那一排接机的黑色轿车时,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这位一辈子只坐过拖拉机的男人,真切感受到了两个世界的差距。 在日本,大宫静子很快就适应了董事长的身份,看财报,处理公务都游刃有余,可刘运达却彻底成了一个局外人,被人戏称为“陪读丈夫”,他每天坐在窗边等妻子下班,心里全是对中国那个家的思念。 父母相继去世后,刘运达终于开口说,想回去了,静子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或许是放不下丈夫的乡愁,她放弃了日本的一切,跟着刘运达回到了白沙镇。 主要信源:(中国知网--日本女护士与中国远征军上尉之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