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荷兰人以为,安世半导体的总部在荷兰,所以自己下令夺取控制权,包括安世中国在内的资产,就自动归了荷兰人所有。既没有考虑到东方会反击,也没有把安世中国的产能赶紧转移,甚至没备下库存给客户。 明明是打算管住全球芯片供应,却一不小心把整个欧洲汽车生产线也拉下了水。 荷兰决策层理所当然觉得,只要总部说一句话,就能控制住安世中国。但他们太大意了,既没预料到对方的强硬动作,也没给自己留后路。 更别提那些最该考虑到的细节,比如怎么提前调配产能、如何为合作厂商备货,这些计划他们一项也没准备,所有的自信全都砸在一张行政命令上。 但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当头棒喝。安世中国面对荷兰总部的指令,没有半分犹豫,直接展开反制,脱离了总部的节奏。 紧接着,欧洲那边的业务管道被按下了“暂停键”,因为在芯片这条线上,九成的产能掌握在中国手里。被断供后,荷兰总部一时乱了阵脚,手里的产品供不上,欧洲那些等着交付的汽车厂商也跟着着急起来。 这时候才发现危机比他们预想的还要严重。欧洲汽车厂本来以为芯片供应可以稳定如常,突然发现缺了货,整个产业链都跟着晃 德国的工厂尤其难受,如果十天半月内问题没解决,汽车线就得停摆,工人几乎到了没活干的边缘。 整个欧洲的车企和相关产业随时都可能陷入瘫痪,不管是大公司还是下游小厂,都得跟着吃苦头。 荷兰本来是要“收归己有”,想不到却演变成了自己挖了个大坑把欧洲同行一起埋了进去。才几天工夫,荷兰的强硬立场一点点软下来,赶紧给中国打电话,想要谈条件、找台阶下。 这一切变化来得猝不及防,表面上像是一场普通的商业较量,背后却是西方惯性思维的短板早暴露无遗。 他们习惯了按老路子办事,觉得别人总会按他们设想的剧本来走,而如今新的博弈规则早已写在了全球产业链上,再也不是说一不二的时代。 这场风波让人看清楚一个现实:全球化时代,供应链关系已密不可分,一个决定失误带来的不是国外公司的困顿,而是全产业链都得跟着吃苦。经验不能当饭吃,所谓的掌控权力随时可能变成过时的笑话。 一次操作失当,敲碎了安全感,连带着让几十万人随时面临失业。急了才发现该找新办法,等关键节点被卡住,才想起对话,而这时候的谈判,也许已经失去了主动权。 这一次,欧洲“老大哥”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怎么在一个全新的世界规则里安全落脚,也让所有旁观者明白,舞台已经变了,没人能再独自主宰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