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这次和伊朗干完架,最肉疼的不是打仗花了多少钱,而是被导弹残骸砸坏的房子、商场、办公楼……修起来简直是个无底洞!以色列内政部刚统计完,光特拉维夫、海法这几个大城市,就有超过3200栋建筑遭了殃,这数字看着就眼晕,真要动手修起来,才知道啥叫花钱如流水。 就说海法,这可是以色列的重要港口城市,之前记者去探访的时候,街头好多店铺都关着门,往日的热闹劲儿全没了。城郊一栋公寓楼被火箭弹直接砸中,屋顶给掀了个底朝天,只剩下扭曲的钢筋戳在那儿,地上到处是弹片残骸,窗户玻璃碎得满地都是。 万幸的是袭击时没人在里面,可这房子算是彻底废了。这根本不是补块玻璃、刷层墙就能解决的,结构安全检测就得花一大笔,最后大概率得推倒重建,光材料费就得扒一层皮。 更糟的是那些扎堆受损的区域。伊朗之前用1吨重的集束弹砸中了海法的希克莫纳军工集团办公楼,这楼专门搞电子战系统研发,跟军方和摩萨德关系密切,直接被弹群炸穿了好几层,方圆200米内一片狼藉。 80米外的内政部大楼跟着遭殃,外墙被崩出密密麻麻的弹孔,承重墙都受了影响;160米外的市政建设公司大楼也没能幸免,天花板往下掉渣,根本没法正常办公。 这几栋楼连成片,修复起来得统一规划,军工楼的特殊设备、政府楼的涉密系统,修复标准比普通建筑高得多,随便一项都是天文数字。 特拉维夫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市中心不少商场和写字楼被导弹残骸波及。有栋写字楼的外墙幕墙全碎了,金属框架变形,从街上看过去像个破筛子。这种高端写字楼用的都是定制材料,不是随便找家建材店就能买到的,光等货就得好几个月,期间商户没法营业,损失还得自己扛。 还有些居民楼被弹片划开大口子,虽然没塌,但住户不敢回去住,得先租房子过渡,政府要么补贴租金,要么加急修复,怎么算都是笔额外开销。 更头疼的是后续的隐性成本。之前加沙重建光住房就得花152亿美元,还不算医院、学校这些基础设施,以色列这些大城市的建筑更金贵,修复成本只高不低。3200栋建筑里,既有普通民宅,也有军工企业、政府办公楼、商业综合体,每类建筑的修复标准都不一样,军工楼的防泄密要求、商场的消防标准,哪一项都不能省。 而且现在建材价格跟着冲突涨,钢筋、水泥比平时贵了近三成,人工也紧张,因为当地的建筑工人要么被征召入伍,要么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想找外援还得付高额差旅费。 打仗的时候烧钱是一时的,修复建筑却是个持久战。以色列之前总说自己的防空网多厉害,可真等导弹砸下来才发现,拦住一部分没用,只要有漏网之鱼,砸中一栋楼的损失就能抵消好几发拦截弹的成本。 现在内政部的统计还只是“遭了殃”的建筑数量,后续跟着的检测费、设计费、材料费、人工费,还有商户停业、居民搬迁的间接损失,加起来就是个无底洞。 这哪是修房子啊,简直是往碎掉的城市里填钱。之前总说打仗费钱,现在看来,战后收拾烂摊子才是真的肉疼。 炮弹炸下去是一瞬间的事,可把炸烂的日子拼回去,不知道要花几年、砸多少亿,这笔账算下来,可比在战场上扔炸弹揪心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