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报复来了,大批中国产品被下架,30万留学生将被驱逐? 面对中方一波接着一波地反制,特朗普政府一方面放软基调,另一边又不断表示“我们还有牌”,并实施了新的动作,如何看待他们的举动? 在稀土管制升级的第四天,特朗普等到了中方的回应,总共10个字: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显然,这简短的10个字就是告诉特朗普,中国不吃这一套。美方想靠极限施压“拿捏”中国的时代,早就不是了。 先看美方所谓的“牌”究竟是什么。2025年4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34%的“对等关税”,波及电动车、芯片等关键领域,还终止了800美元以下中国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这直接导致美国零售商因成本飙升下架大批中国商品,从电子配件到家居用品都出现在撤架清单上。留学生方面,美方虽未明确说要驱逐30万留学生,但自2025年1月起,先后将50余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还扩大芯片管制范围,限制14nm以下制程芯片技术对华出口,间接封堵了不少理工科留学生的深造路径。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一边让财长放话“高关税不可持续”,说“协议达成后关税将大幅下降”,一边又推动盟友同步实施管控,众议院议员甚至公开表示“要施压荷兰、日本一起限制对华技术出口”。这种言行分裂,暴露了其既想施压又怕代价的矛盾心态。 美方敢反复试探,源于对战略资源的误判,但中国稀土管制升级给了他们最直接的回应。2024年10月《稀土管理条例》施行后,中国已建立全产业链追溯体系,2025年10月的管制升级更是将境外使用中国技术的生产商纳入监管。这绝非偶然——此前美国企业通过把稀土灌入塑料模特、混入瓷砖胶等方式走私,仅半年就非法获取3834吨光氧化锑,中方专项行动截获的一批伪装稀土案值就达8000万美元。稀土作为芯片、军工的核心原料,中国贡献了全球92%的冶炼分离产量,即便到2030年,这一比例仍将是其他国家总和的3.3倍。美方想切断中国技术路径,却忘了自己的高端制造根本离不开中国稀土。 然而,中方的底气从不止于资源。从2025年2月对美鸡肉、大豆加征关税,到对涉台军售企业实施制裁,再到近期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反制措施精准对应美方痛点。这种底气,来自中国人几十年的奋斗——从稀土产业从无到有,建成涵盖勘探、冶炼、加工的完整体系,到科技企业突破封锁实现14nm芯片国产化。特朗普政府必须明白,靠恐吓施压换不来让步,2025年美股因贸易战蒸发4万亿美元,美国消费者被迫“囤货”应对涨价,这些代价已经让美方内部质疑声不断。 试图用极限施压逼迫中国妥协,只会让中美关系越走越远。中方始终敞开谈判大门,但前提是相互尊重。那些动辄下架产品、限制留学生的小动作,既伤害普通民众利益,也违背市场规律。中国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决心不会动摇,这不是口号,而是稀土管制清单上的明确条款,是反制措施落地时的坚决行动,更是无数企业和科研人员的持续奋斗。 对此,各位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