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杨振宁身披国旗,贡献得到了认可   在杨老去世之后,遗体告别式的规格引

天鹅湖里鱼 2025-10-24 18:56:30

不出所料!杨振宁身披国旗,贡献得到了认可   在杨老去世之后,遗体告别式的规格引发了人们的讨论。这样一位巨星的陨落到底会以什么样的规格下葬?今天给出了答案国旗加身,他对祖国的贡献获得了国家的认可。   时间回到2003年,当杨振宁决定放弃美国优渥的退休生活,全职回到清华园时,不少人还带着疑惑:这位早已誉满全球的诺贝尔奖得主,为何要在耄耋之年选择归来?   杨振宁与祖国的情感联结,早在1971年就开始了,那时中美关系尚未解冻,他却毅然成为最早回国访问的华裔科学家之一。   1972年,他再度回国,建议中国应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并向北京大学的周培源教授建议“提倡一下理论”,这些建议,对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杨振宁深知,中国科技力量薄弱,基础研究领域更是短板。他马不停蹄地东奔西走,为让中国的科学步子迈得更快一些。   他发起成立“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并特意嘱咐:“数学、古文字学、理论物理,这些‘冷门’但重要的学科,一定要支持。”   杨振宁不仅自己是学术巨匠,更是中外科学交流的“架桥人”。   他积极募捐并设立基金会,资助中国学者赴美访问,这种支持,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高校而言,意义极为重大。   2003年回到清华后,82岁高龄的他,仍坚持给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课,他还捐献100万美元现金,募集超1500万美元资金,延揽国内外优秀学者,把创办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当成他“这辈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可以说,杨振宁对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影响,尤为深远,对中国科学研究的影响更重大。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清华物理系的国际排名,从百名外跃升至全球前二十,成为当之无愧的学科奠基人!   杨振宁曾在2002年,80岁生日晚宴上说道:“清华园是我幼年成长的地方,我一生走了一个大圆。那么我最后的事业,也将是我一生中特别有意义的一幕:我的起点是我的终点……我的终点是我的起点。” (每天更新,点进主页我们一起看世界!喜欢文章的可以帮忙点个关注点个赞~)   从清华园的童年,到西南联大的峥嵘岁月,远渡重洋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最后回到清华园——这位探索宇宙奥秘的智者,用百年光阴,为祖国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圆,值得我们敬重!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天鹅湖里鱼

天鹅湖里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