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中华小姐,大中华网络总决赛辽宁赛区选美冠军张倩引得全网群嘲。 选美

向阳吧 2025-10-24 21:11:07

​近日,全球中华小姐,大中华网络总决赛辽宁赛区选美冠军张倩引得全网群嘲。 选美舞台的聚光灯这次照出了一场审美大战。张倩的获奖像一块石头扔进池塘,激起层层争议的涟漪,有人鼓掌叫好,也有人直呼看不懂。 看看网上那些评论,有人调侃说“这身材小区门口卖早点的阿姨都够格参赛”,也有人反驳“唐朝要是搞选美,杨贵妃肯定夺冠”。这场争论早已超出对一个人外表的评价,变成了关于美该如何定义的全民讨论。 争议中最让人困惑的是评选标准。选美比赛搬出了“AI评分系统”,抛出“肌肉密度92分”这种专业术语。但当科学数据与大众直观感受相差甚远时,人们不禁怀疑:这到底是科技进步,还是为某些结果找的借口? 再看看那些飘忽不定的三围数据,前后相差三十厘米的测量结果,更让这场评选蒙上了一层迷雾。连基本数据都说不清楚,又怎么让人相信比赛的公正性? 如今的选美圈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一边喊着“打破白瘦幼”,一边制造新的审美标准。当“多元审美”变成万能挡箭牌,人们开始怀疑这到底是进步,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游戏? 选美比赛的初衷是展示女性魅力与自信,但现在却越来越像流量争夺战。争议带来热搜,热搜变成金钱,在这个循环里,美本身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东西。 我们并不反对审美多元化,健康自信的美确实值得喝彩。但若将“多元”当成破坏专业标准的借口,这无疑是对审美本身的伤害。真正的多元应该包容各种美,而不是简单地用一种标准替换另一种。 在这场选美风波中,没有真正的赢家。选手承受着舆论压力,赛事公信力受损,而观众则对什么是美更加迷茫。或许我们该停下来想想:选美到底为谁而选?为什么而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向阳吧

向阳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