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铭记历史 以共识凝聚统一——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重大意义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以表决形式通过决定,将10月25日以法律形式确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要求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这一举措绝非简单的历史纪念仪式,而是在台海形势复杂演变背景下,以法治固化历史真相、以共识凝聚民族力量、以立场捍卫国际秩序的战略部署,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 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核心意义在于以国家立法形式定格历史真相,夯实一个中国原则的法理根基。台湾的主权归属从来不是历史悬案,而是由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明确界定的既定事实。1895年甲午战败后台湾被强行割让,成为中华民族心中的伤痛记忆;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日本窃取的台湾需归还中国,1945年《波茨坦公告》重申此条件必予实施,日本投降条款则承诺履行相关义务 。1945年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的受降典礼,标志着中国从法律和事实上正式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这一过程构成了台湾属于中国领土的完整法理链条。 近年来,赖清德之流罔顾历史事实,以“终战史观”掩盖日本侵略本质,借“旧金山和约”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论”,妄图切断两岸法理联结 。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设立纪念日,正是对这些荒谬言论的直接回应,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定论转化为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认知,使任何分裂行径都失去历史与法理的立足之地。 这一举措是传承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载体。台湾光复绝非历史偶然,而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用鲜血铸就的胜利成果。日本殖民统治半个世纪间,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从未停歇:从“乙未保台”的浴血抵抗到雾社起义的英勇就义,数十万同胞以生命践行爱国誓言;更有数以万计的台湾志士奔赴大陆投身抗战洪流,用行动诠释“没有一天忘记祖国”的赤子情怀 。 然而,民进党当局上台后,不仅取消“光复节”假期,更刻意淡化光复历史,以“台独史观”毒害青年一代,导致不少台湾民众淡忘这段共同记忆 。纪念日的设立,为两岸同胞缅怀先烈提供了国家层面的精神坐标。通过系统呈现两岸共御外侮的历史叙事,能够强化“民族强盛是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之祸”的认知,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海峡两岸深深扎根。 从国际维度看,设立纪念日是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宣示。台湾光复并非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权归属直接关系战后国际体系的根基 。当前,个别外部势力无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国际法效力,炒作联大第2758号决议“未涉台湾主权”,试图以“台湾牌”干涉中国内政 。 纪念日的设立,向国际社会清晰传递了中国的严正立场:维护台湾主权归属,就是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这有助于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共识,让任何挑战战后国际秩序、支持“台独”分裂的行径失去道义与法理支撑,为抵制“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谬论构建更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 在现实层面,这一立法是遏制“台独”分裂、推进反“独”促统事业的重要战略抓手。民进党当局长期以来美化日本殖民统治,鼓吹“台日感情”,其本质是背叛民族利益的“媚日史观” ;同时通过“反渗透法”等工具制造两岸对立,将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的险境。纪念日通过还原历史真相,能深刻揭露“台独”势力割裂历史、背叛民族的本质,激发台湾社会反对分裂的正义力量。 正如岛内有识之士所言,两岸必须完成统一,台湾才算真正光复 。纪念日的设立向两岸同胞传递了明确信号:国家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完全统一的意志坚如磐石,能力坚不可摧。它以共同的历史记忆搭建起情感纽带,引导两岸同胞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共同抵制“台独”危害,为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凝聚人心与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法治是最坚实的保障。台湾光复纪念日的设立,既是对80年前民族胜利的庄重致敬,更是对未来的郑重宣誓。它以法律之名固化历史真相,以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共识,以坚定立场捍卫国际正义。在这一纪念日的指引下,两岸同胞必将铭记共同历史,共担民族大义,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守护国家领土完整,让宝岛台湾永远扎根于祖国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