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出来都让人来气——一个骗子雇了三十多个托儿,给七十多岁的老人演了整整七年戏,硬生生骗走522万养老钱。 老人张先生平时喜欢研究古玩,听说注册互联网域名能赚钱,就找到曾经在互联网公司干过的沈某某帮忙。这骗子一上来就画大饼,说古玩类域名抢手,注册肯定赚大钱。 老爷子信以为真,几年间注册了几百个域名。为了让戏更真,沈某某找来三十多个同伙冒充买家,轮番给老人打电话。有的说愿意高价收购,有的说公司急着布局,但每次谈到最后,都会找各种理由要钱——要办证书、要打点关系、要交解冻费。 老人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七年里陆陆续续转了522万,连份正式合同都没见过。直到今年9月,他跟儿子说起这桩“大生意”,才被点醒报警。 警察一查,简直离谱。那些买家全是托儿,按打电话次数领酬劳;所谓的权威证书是网上几十块买的假货;更可气的是,这骗子2019年就因诈骗被判过刑,这次作案还在缓刑期内。 最后法院判了十二年,但老人的钱基本追不回来了。骗子到案后居然大言不惭:“反正他早晚得被人骗,还不如我来骗!” 要我说,这种专盯老年人的骗子真该重判。他们就是吃准了老人信息闭塞、容易信任别人。七年时间,三十多个同伙,这哪是诈骗,简直是组团作案。 家里有老人的真得多个心眼。遇到这种“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十有八九是坑。多跟子女商量,别轻信所谓“专业人士”的承诺。骗子就是利用老人想给子女多留点财产的心理,一步步把他们引进陷阱。 这案子也提醒我们,缓刑期间还敢再犯,说明犯罪成本还是太低。希望法律能更严厉地惩治这类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诈骗,不然真对不起老人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