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伊古明人不说暗话,这是信不过中国了?久未在媒体面前露面的俄前国防长绍伊古,又有

文人学社 2025-10-25 10:02:31

绍伊古明人不说暗话,这是信不过中国了?久未在媒体面前露面的俄前国防长绍伊古,又有新观点了。他为俄罗斯《消息报》发表了关于稀土问题的评论性文章。 绍伊古的表态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俄罗斯对稀土战略价值的长期认知落地。稀土在军工、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不可替代性,让其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 绍伊古在文章中明确,建立完整产业链关系到 “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存在”,这种高度定位源于对全球资源博弈的观察。 此前中美围绕稀土管控的互动,让俄罗斯更清晰意识到战略资源自主的重要性,推动产业独立成为保障安全的自然选择。 7000 亿卢布的投资规划,瞄准的是西伯利亚的稀土潜力。 俄罗斯已探明稀土储量达 2800 万吨,位列全球前五,17 种稀土元素中有 15 种在境内分布。 西伯利亚雅库特地区的托姆托尔矿床是核心项目,今年 5 月,俄罗斯石油公司已接管该矿床运营,这是总统普京去年敦促加快开发后的关键动作。 过往俄罗斯稀土产业集中在开采环节,冶炼产能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 17%,投资将主要用于填补冶炼技术空白,配套建设加工基地与基础设施。 所谓 “独立于中美” 的表述,更准确的含义是构建自主产业能力,而非排斥合作。俄罗斯稀土产业面临显著短板,开采成本是澳大利亚的 2 倍,且缺乏先进冶炼设备与技术。 绍伊古在文章中提及 “寻求技术合作伙伴”,这与中俄在矿产领域的合作方向形成呼应。 今年 5 月中俄联合声明已明确,双方将加强关键矿产相互供应与工业合作,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 7 月也发文强调,中俄在矿产领域具有高度互补性,合作从不附加政治条件。 中国网友担忧的 “卡脖子” 场景,与中国的合作原则并不相符。 中国始终坚持平等互利的矿产合作,即便出台稀土出口管控措施,也基于资源保护与产业规范,并非针对特定国家。 数据显示,美国 MP Materials 公司 2023 年开采的稀土精矿中,98% 仍需出口至中国冶炼,这种技术依赖下的合作从未中断。 俄罗斯若推进稀土开发,中国的冶炼技术与产业经验反而可能成为其破局的助力,而非阻碍。 俄罗斯的规划还暗藏经济转型考量。 在能源出口之外,稀土产业被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下游可带动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发展。 绍伊古提到要为 “全球南方” 国家提供新合作模式,本质是希望依托资源优势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这与中国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理念相契合,双方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从时间线看,这一规划是长期布局的延续。 乌克兰冲突前,俄罗斯就计划投资 15 亿美元发展稀土,目标是 2030 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生产国。 如今加大投入,是基于现实环境的调整,而非针对特定国家的反应。 业内测算,俄罗斯建成全产业链需近 10 年时间,期间必然需要国际合作支撑,而中俄的战略协作关系为这种合作提供了基础。 绍伊古的稀土规划,本质是主权国家基于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自主产业链建设与国际合作并非对立,俄罗斯的资源优势与中国的技术积累形成天然互补。“信不过中国” 的猜测,忽略了中俄合作的互补本质与长期基础,而两国在矿产领域的平等协作,正是全球资源供应链稳定的正能量所在。

0 阅读:114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