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美国人为什么能把屁股吃成一米宽?别扯什么基因问题,根本原因就一个:他们吃的那不叫饭,那叫“工业猪饲料”! 根本就没办法想象,在美国的便利店里面,能有多么的“便利”,超市里不仅有煮好的鸡蛋,还贴心地帮你剥好壳放进盒子里。 感恩节火鸡也不用自己做,买一份工厂加工好的,加热几分钟就能上桌,虽然味道像塑料,大家还是买单,看起来这让生活更轻松,但其实,它让人越来越依赖工业食品,成了被喂养的消费者。 这种生活方式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了。那时候商家号称要“解放家庭劳动力”,推出各种方便食品,随后他们吃饭完全就不是因为要品尝美食,而是流水线工程,补充能量。 比如一份预制火鸡,几口就能让你一天的盐分超标,配料表上密密麻麻的化学成分、防腐剂、增味剂,大多数人根本看不懂,那已经不能叫“做饭”,而是吃加工残留物。 更夸张的是,连所谓的“健康食品”也有问题,冷冻披萨咬不动,微波餐糊成一团,相比之下,中国人不太喜欢的料理包,反而还能看出菜的样子。 在美国超市,像汉堡这样的快餐卖的十分的便宜,而那些真正健康的蔬菜以及水果价格很贵,这样看来是市场让人越来越容易买到垃圾食品,而真正健康的选择反而成了奢侈。 对普通人来说,这样的“便利”,其实是在拿健康换时间。 在美国,吃饭已经变成一门“被安排好的生意”,越穷的人,吃得越差。健康食品太贵,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结果,很多低收入家庭只能靠快餐、薯条、汽水过日子。 便宜、能饱、味道重,但全是高糖高脂,富人能买有机菜和鲜榨果汁,穷人只能喝廉价饮料,健康成了分层的标志。 更糟的是,这套系统早就被资本算好了,食品公司用最便宜的原料,玉米糖浆、反式脂肪、淀粉增稠剂,做出让人上瘾的味道,再靠广告洗脑,让人以为那就是“快乐”和“能量”。 而且糖摄入量是正常标准的四倍,糖甚至藏在面包、酱料、麦片里。 上班族没时间做饭,只能天天吃这些方便食品,等身体出问题,医疗公司又接手,从药物、手术到减肥服务,一环接一环地赚钱。 所以说啊,美国人的肥胖,不是懒惰,也不是基因问题,而是被系统推着走的结果。 从食品工厂到广告、从超市到医院,每个环节都在收割同一批人,所谓的“便利”,其实是一个让人不断付出健康代价的陷阱。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