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新四军夜袭日军据点,一战士摸进去,正准备动手,却不小心碰破水缸,响声惊动

趣史小研究 2025-10-25 11:47:48

抗战中,新四军夜袭日军据点,一战士摸进去,正准备动手,却不小心碰破水缸,响声惊动日军,顿时枪声大作,日军被打急了,放火阻止,不料风向一转,火反而烧向日军。 这事儿,得从1944年的车桥战役说起。 那时候,抗战已经到了反攻的前夜。在江苏中部,咱们的新四军和日寇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态势。粟裕指挥的新四军第一师,在苏中根据地搞得有声有色,但有个地方,像根钉子一样,死死扎在苏中和苏北两块根据地的连接点上。 这个地方,就是淮安城南的车桥据点。 车桥这地方,不大,但位置太关键了。日军在这里驻扎了一个中队,外加伪军一个大队,修了坚固的炮楼和工事。有它在,新四军南北联络就得绕着走,非常难受。 粟裕盯上这颗钉子很久了。1944年春天,时机成熟,他下了决心:拔掉它! 粟裕的战术思想,那在军史上是挂了号的。他这次定的计划,是教科书级别的“围点打援”。 “围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先猛攻车桥据点;“打援”,就是算准了淮安、淮阴的日军一定会派兵增援,然后在半路上设下埋伏圈,准备“吃掉”援军。 说白了,打车桥是“诱饵”,吃掉日军的机动增援部队,才是“正餐”。 3月5日凌晨,夜黑风高,行动开始了。负责攻坚车桥据点的,是新四军第一师的特务一团和特务四团。这都是精锐,战士们一个个都憋着劲儿。 夜袭嘛,讲究的就是一个“静”字。 一个突击班的战士,负责从据点西北角突破。他们悄无声息地摸过了铁丝网,越过了外围的壕沟。眼看就要摸进伪军营房了。 带头的战士叫顾复春是个老兵,身手敏捷。他第一个搭人梯翻上了墙头,悄悄跳进了院子。 院子里漆黑一片。他借着微光,刚走了两步,准备招呼后续战友跟上…… “哐当——哗啦!” 一声巨响,在这死寂的夜里,炸了。 坏了!顾复春心里“咯噔”一下。他没看清,一脚绊在了一口大水缸上!那口缸也不结实,当场就碎了,水流了一地。 这一下,整个据点都“活”了。 “敌袭!敌袭!”伪军的哨兵凄厉地喊叫起来。日军的探照灯“唰”地一下全亮了,机枪“哒哒哒”地开始扫射。 原定的偷袭,瞬间变成了强攻。 指挥部里的粟裕,估计也是眉头一紧。但他手下的兵,那都不是吃素的。 “打!” 既然暴露了,那就索性不装了。新四军的火力瞬间全开。冲锋号响起,战士们端着刺刀就往里冲。 日军和伪军的抵抗非常顽强。他们依托坚固的工事,死守不出。战斗打得异常惨烈,突击队好几次冲进去,又被反扑出来。 打到后半夜,据点里的日军被压缩到了核心的几个大院和炮楼里。他们看得很清楚,新四军的攻势太猛,天亮之前这据点八成要丢。 这时候,日军指挥官做了一个极其狠毒的决定。 他下令放火。 他们把汽油、煤油浇在屋檐下、草垛上,点着了火。当时刮的是西北风,火借风势,呼呼地就朝着新四军进攻的方向烧了过去。 火势瞬间就起来了,浓烟滚滚,烈焰冲天。进攻的战士们被大火挡住了去路,进攻势头为之一滞。 据点里的日军和伪军松了口气,开始隔着火墙疯狂射击。 然而,就在日军以为自己计谋得逞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风向,突然转了! 谁也说不清是为什么,老天爷好像都看不下去了。那股原本猛烈的西北风,突然掉了个头,转成了强劲的东南风! 这一下,可就要了日军的命了。 那熊熊大火,调转枪口,以比刚才更猛的势头,铺天盖地地倒卷向日军和伪军的核心阵地。 这下轮到日本人鬼哭狼嚎了。 他们修的那些木质炮楼、营房,本来是为了防御的,现在全成了最好的引火物。大火封锁了他们的射击孔,点燃了他们的弹药箱。 新四军的战士们一看,机会来了! “同志们,冲啊!” 战士们冒着烟火,绕过火场,从侧翼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而那些被大火逼得无处可逃的日伪军,要么被活活烧死,要么就从火海里逃出来,刚好撞在新四军的枪口上。 天亮时分,车桥据点被新四军彻底攻克。 当然,车桥战役最精彩的部分,其实是接下来的“打援”。 就在车桥激战的同时,粟裕真正的主力,埋伏在车桥以北的韩家荡、芦家滩一带。 淮安的日军急眼了,派出了黑田大队的精锐前来增援。这支部队是日军第六十五师团的“王牌”,气焰嚣张。 结果,他们一头扎进了粟裕张开的口袋。 新四军的伏兵四起,轻重机枪、迫击炮、手榴弹,像雨点一样砸向公路上的日军。黑田大队瞬间就被打蒙了,进退失据。 日军指挥官黑田大佐,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在指挥突围时,被新四军的炮火当场炸死。 援军被歼灭,指挥官被击毙,这是日军在苏中战场上一次罕见的惨败。 整场车桥战役,新四军以较小的代价,歼灭日军460多人,俘虏24人;歼灭伪军480多人,俘虏160多人。 它彻底打通了苏中和苏北根据地的联系,让两块地盘连成了一片,极大地改善了新四军的战略态势。

0 阅读:186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