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突然急着和中国开展永久性的边界谈判?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再不赶紧谈,那曾经只是网上笑谈的“恒河分界线”,很可能真的会变成现实。
要理解印度的焦虑,首先得理清 “恒河分界线” 的内涵,这一说法并非官方议题,而是近年来在中印学界、民间流传的非正式概念。
以喜马拉雅山脉主脊为地理屏障,结合双方实际控制区,大致形成 “以北为中国实际影响范围、以南为印度实际控制区” 的隐性边界,其中恒河流域因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被默认纳入印度核心利益区。
但随着中国在边境基础设施建设与实际管控能力的提升,印度发现这一 “默认边界” 正逐渐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偏移,曾经的 “笑谈”,开始显露出成为现实的可能。
印度急着谈判的第一个原因,是中国边境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 “实际控制固化” 压力。
2023-2025 年,中国在西藏边境地区建成 3 条高等级公路,并完成边境通信基站全覆盖,这些设施让中国在边境的后勤保障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大幅提升。
更让印度担忧的是,中国在洞朗地区、班公湖地区的 “永久型哨所” 建设,正将此前的 “临时管控” 转化为 “长期存在”,若再不通过谈判界定边界,这些实际控制区可能成为 “恒河分界线” 的新锚点,压缩印度的战略空间。
国内经济压力则是印度急推谈判的现实动因,近年来印度经济陷入 “高军费、低增长” 的困境,印度财政部测算,若中印边境实现 “阶段性和平”,每年可节省约 120 亿美元军费,这些资金可投入 “印度制造” 计划,拉动 GDP 增长 1.2 个百分点,这种 “经济账” 让印度意识到,拖延谈判只会加剧国内经济困境,不如主动推动谈判以缓解边境压力。
地缘安全困境则让印度不得不正视 “多线承压” 的风险,印度同时面临中巴方向的战略牵制,若中印边界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印度将陷入 “西防巴、北对中、南稳邻国” 的三线困境,如果不能在边界问题上与中国找到平衡点,印度将永远被困在‘地区大国’的牢笼里。
中印作为相邻的两大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主动开启谈判本身就是积极信号,对印度而言,放下 “霸权思维”,正视中国的发展与实力,以平等协商的态度寻求共赢,才是破解 “恒河分界线” 焦虑的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