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乌克兰宣布了 2025年10月24日,乌克兰总理斯维里坚科宣布德国向乌克兰“能源支持基金”注入6000万欧元。斯维里坚科表示,这笔资金将用于采购发电机、能源设备以及移动热电站等,以帮助乌克兰增强基础设施韧性,缓解冬季供电不足的压力。 这笔注资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乌克兰当前的能源紧迫状况,但效果如何还得看采购的设备质量和数量。 援助实效关键在落地管控,需明确设备质量标准、堵住中间截留漏洞,否则资金易打水漂。 作为下游用户的乌克兰,必然希望上游的德国能继续“撒钱”,但捐款的大哥可不能忘了自己的家底。 德国人既然已经决定拿钱援助乌克兰,那在采购设备上肯定要把好关,确保买来的设备符合标准,能够真正用到实处,而不是成为“摆设”,或者被截留在中间环节。 网友分析:从国际合作视角看,这笔援助折射出“援乌联盟”的内部张力:德国作为主要出资方(已累计投3.9亿欧元,占基金近三分之一),既要维系盟友关系,又要回应国内对“无底洞”投入的质疑,其决策可能影响欧洲援乌格局。 当然了,设备采购数量也很重要,得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买足够的设备,让乌克兰民众能真正受益,而不是省了钱却又“买不到”合格设备。 目前很多网友还反对德国对乌克兰的这笔援助,认为德国解决自己的能源问题先要紧,何必老是往乌克兰这边掏钱? 德国这6000万欧元援乌能源资金,看着是帮乌克兰过冬的“及时雨”——毕竟乌60%的天然气设施都毁了,寒冬真得靠外援。但这钱能不能花在刀刃上,真得打个问号。 之前总曝出援乌资金有监管漏洞,万一被截留或买了劣质设备,就白瞎了。而且德国自己也一堆问题,国内不少人反对这种“无底洞”投入。 与其单纯撒钱,不如直接供设备、搞技术合作,既帮了乌克兰,自家企业也能受益,这样援助才算靠谱。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