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剥柚子引起的思考 昨天中午饭后,同事让我剥柚子。同事提供柚子,我则提供"技术"。我拿刀把柚子子头和柚子屁股切了两刀,又纵刀按比例划线,正卖力剥皮时,路过的同事说我剥法不对,怎么能这样剥柚子,我假装生气,把柚子往桌子一推,说你能你上。她唠唠叨叨地怨我错了还不改正。 我大惑不解柚子的正确剥法是不是剥完后成一个柚皮帽才算成功,而像我这般一块块地将皮扣下来就是"失败"。犟脾气也就一下就⬆️来了,好好地跟她掰扯掰扯。我们最终结果是吃柚子,只要我剥开了皮这个结果,你管我剥皮的过程是怎样?剥皮方式怎么就有了对错之分。 对于这件事我不禁联想到这两天刷到的杨振宁先生谈中美教育差异的问题。中国是先讲定理再谈现象,由定理去规范现象;而美国是由现象去认识定理、通过对不同现象的归纳总结真真切切的理解透彻知识。据我九年义务教你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学的经验,杨老对中国教育方式解析的很透彻,不由得对他敬佩起来。以往的印象只有是他82岁娶了个28岁的新闻所占据,哂笑着他老牛吃嫩草。反倒是对他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无感。只是因这两天杨老逝世,抖音上有关他谈话的小视频也就多起来。这一看就不发不可可拾,深深被杨老的智慧而折服。他不经意讲到这种根据现象去归结定律的方式正是美国科技发展的本质,他在将现象归结于已存在的过程中,会将不符合的现象深入研究而发展成其他科学。物理不是发明而是发现。而我们生活,我们的教育往往被像剥柚子应该怎么剥这种条条框框约束着,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按这个去做长辈们就可以管教了。 这无形地遏制了思想的自由发挥了。正如我的同事,对我尚且如此,对她家人则更会变本加厉了。而这仅仅是中国普通家庭的一个缩影。成千上万的中国家庭正是沿用上千年流传的教育方法一点点地摧毁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怎么的悲哀。更严重的是这种现象还在延续,还在统治,未来又会是怎样是什么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