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中美共同官宣重磅消息 10月25日,两国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启今年

月栖海棠 2025-10-25 23:38:41

就在刚刚, 中美共同官宣重磅消息 10月25日,两国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启今年第5次经贸谈判。 此前双方已在日内瓦、伦敦等多地密集磋商,而此次谈判地点从欧洲迁至吉隆坡,距中国更近且恰逢APEC峰会前夕,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在为中美元首会晤铺路,美方急于打破僵局的心态彻底藏不住了。 回溯博弈进程,美方动作频频:4月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125%关税,9月升级科技企业限制,中方则以收紧稀土出口强力反制。 此次美方派出财政部长与贸易代表的核心阵容,嘴上喊着“不脱钩”,实则抛出大豆、稀土、芬太尼、俄乌冲突四张单薄筹码,套路依旧老套。 最讽刺的当属稀土议题。中国手握全球90%以上稀土精炼产能,美方表面硬气,背地里却靠泰国、墨西哥中转3800吨稀土“偷渡”赴美。 尽管加州重启稀土矿,但分离提纯技术仍依赖中国, 2023年美国78%的稀土化合物进口源自中国,所谓“去风险”纯属自欺欺人。 关税方面,11月10日休战期将至,美方若加征24%关税,只会重蹈4月市场恐慌的覆辙。 科技封锁同样失效,2024年中国芯片进口虽达3800亿美元,但中芯国际产能翻倍、7纳米工艺突破,上海企业更是造出28纳米光刻机,狠狠打脸美方。 芬太尼议题则纯属凑数,中国早已严格管控38种前体化学品,联合国也证实北美芬太尼与中国合法渠道无关,美方不过是耍无赖。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高凌云直言:“中美谈判的地点转移与议题设置,本质是战略博弈的具象化,美方陷入技术依赖、市场难替代的困境,中方靠稀土与产业链优势掌握主动权,这是多极化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中美博弈背后是全球供应链重塑:美方“去风险”实为分散依赖,试图降低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度;中方则优势与转型压力并存,既手握稀土、完整工业体系等核心优势,也面临高端技术突破的转型挑战。 从地缘视角看,吉隆坡的选择打破美方主导地点的惯例,中方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产业层面,核心技术突破让美方筹码失效,中方的产能与技术优势成为谈判硬底气;规则层面,中方明确“取消关税是底线、松绑芯片是前提”,标志着谈判规则从“美方定规矩”转向“中方划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单边施压难解根本矛盾,合作共赢才是出路。 谈判现场,中方代表离场时表情轻松,底气源于实打实的实力。 美方前四轮谈判后三次加制裁已耗光互信,如今全球经贸规则制定权正向中国倾斜,想谈就得按中方规矩来。 这场博弈早已超越贸易争执,是科技主导权与全球供应链主导权的双重较量,而中国的工业产能、技术突破,注定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美方会放下霸权思维选择合作吗? 你认为此次谈判能为APEC峰会铺路成功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预判! 中美将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意味什么 中美本轮经贸磋商会谈出哪些成果 人人都在找净土,净土在哪里?

0 阅读:0
月栖海棠

月栖海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