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 意外果然还是发生了, 谁能想到,宗馥莉的娃小宗从开始到结束,仅仅只存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2025-10-26 14:38:56

不出意外, 意外果然还是发生了, 谁能想到,宗馥莉的娃小宗从开始到结束,仅仅只存在了41天! 她闹这出根本不是一时兴起,是想绕开商标麻烦——“娃哈哈”商标要股东一致同意才能用,国资和职工持股会卡住了脖子。本想靠自己掌控的流水线推“娃小宗”,彻底说了算。 宗馥莉不是第一次想在娃哈哈的体系里“另起炉灶”。作为宗庆后唯一的女儿,她留美归来就扎进了父亲的商业帝国,接手的宏胜集团是娃哈哈核心生产基地,包揽了近一半饮料的灌装业务。她一上任就烧了三把火:淘汰父亲时代的老旧生产线,换成德国进口的自动化设备;砍掉低毛利的代加工业务,聚焦高端饮品研发;甚至要求员工统一用英文汇报工作,想彻底摆脱“老派家族企业”的刻板印象。这些改革没少和父亲起争执,宗庆后信奉“稳字当头”,她却急着打破“依赖娃哈哈主品牌”的困境,这份迫切,早就在她之前推出的“KellyOne”果汁、“茶奈”茶饮里藏不住了。 “娃哈哈”商标的控制权难题,其实是几十年前埋下的伏笔。上世纪80年代,宗庆后靠着校办工厂的3万元借款起步,生产儿童营养液“娃哈哈”。后来企业扩张需要资金,只能引入国资入股,同时设立职工持股会,让跟着干的老员工都能分一杯羹。当时这步棋解了燃眉之急,却也让商标成了集团公共资产——不属于宗家私有,任何延伸使用、品牌授权都得经过股东会表决。国资股东要对国有资产保值负责,怕随意授权稀释品牌价值;职工持股会里全是跟着宗庆后打拼的老人,担心“娃小宗”分流主品牌流量,影响年底分红,两边自然都不肯松口。 这次推“娃小宗”,宗馥莉的算盘打得很细。宏胜集团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完整生产线,不用依赖娃哈哈集团的渠道,产品定价比经典AD钙奶高20%,包装印着潮流标语,明摆着要抢年轻消费者。她以为绕开集团直接上市,就能避开商标争议,可没想到,产品刚在电商平台上架,股东方的异议就来了。律师函直接送到宏胜,指出“娃小宗”的命名明显蹭“娃哈哈”的品牌热度,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混淆,涉嫌间接侵犯集团商标权益。没了股东点头,这产品根本没法合法销售,41天就紧急下架,连生产线上没完工的半成品都只能封存。 有人说她太急功近利,可换个角度想,家族企业传承哪有那么容易。宗庆后今年已经79岁,娃哈哈的营收连续多年下滑,年轻消费者被元气森林、喜茶等新品牌分流,宗馥莉必须尽快拿出能打的新产品,才能稳住自己的接班人位置。但她忽略了,娃哈哈能走到今天,不只是宗家父女的功劳,还有国资的支持、老员工的付出,商标背后绑着的是多方利益的平衡。她想“彻底说了算”的野心没错,可脱离了现有股权结构的支撑,再亮眼的商业计划也只能夭折。 难道家族企业传承,非要在“掌控权”和“多方利益”之间二选一?宗馥莉的41天尝试,到底是对现有体制的必要突破,还是没摸清企业根基的鲁莽之举?商标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该如何在创始人后代、股东、员工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不束缚创新,又能守住积累多年的品牌价值? 品牌的生命力,从来不是靠某个人的掌控欲维系,而是多方利益的共生共赢。宗馥莉的碰壁,或许能给所有家族企业提个醒:传承不只是权力的交接,更是利益的调和、规则的完善。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