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一则好消息 我国在光刻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财联社10月26日电

波览历史 2025-10-26 21:55:21

快讯!快讯 一则好消息 我国在光刻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财联社10月26日电,近日,北京大学彭海琳教授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科研力量,在《自然·通讯》发表的光刻胶技术成果,让中国在这一半导体核心材料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关键跨越。   这项通过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解析光刻胶微观结构的创新,不仅直接解决了先进制程芯片的良率难题,更重构了高端光刻胶的研发逻辑,打破了日本企业数十年的技术垄断。   光刻胶是芯片制造的“精密画笔”,芯片上比头发丝细千倍的电路,全靠它“印”出来。   过去几十年,全球高端光刻胶市场一直被日本东京应化、信越化学等企业掌控,他们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布局,靠着长期积累的工艺经验和封闭的产业生态,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高端市场。   韩国曾在2019年遭遇日本出口限制,花了三年时间才实现部分产品量产,足以见得打破垄断的难度。   而彭海琳团队的突破跳出了传统模式,他们用一种类似“微观透视”的技术,直接看到了光刻胶分子在液体中的行为,找到缺陷根源后,12英寸晶圆的光刻缺陷直接减少了99%以上,从技术攻坚到拿出产业化方案,只用了两年多时间。   企业的产业化进程和科研突破形成了紧密配合,多个关键节点见证着国产替代的加速。   2024年11月,久日新材的4500吨光刻胶项目进入试生产,其中半导体光刻胶产能达500吨,多款产品通过客户验证并正式供货。   这家企业从上游原料就开始布局,锁定了光刻胶核心原料的关键来源,让产品成本比进口同类低20%以上。   南大光电的进展同样亮眼,2020年底其自主研发的ArF光刻胶通过客户认证,成为国内首款该类型产品,到2025年产能已提升至500吨,稳定供应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头部企业,7nm制程产品也进入了最终验证阶段。   恒坤新材则在12英寸晶圆用光刻胶领域站稳脚跟,KrF光刻胶累计供货超3600加仑,更高端的ArF浸没式产品也通过验证开始小规模销售。   对比日本企业动辄十几年的产能扩张周期,中国企业的推进速度让人瞩目。   政策与资本的精准支持,为产业突破铺平了道路。2024年5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成立,专门划出288亿资金支持半导体材料研发,重点聚焦先进制程的量产突破。   2025年初,这笔基金完成首批投资,大量资金流向光刻胶产业链。   地方层面的支持同样务实,上海2025年出台的政策规定,晶圆厂采购认证通过的国产光刻胶可享受10%补贴,单家企业一年最多补5000万元,直接拉动头部企业的国产光刻胶采购量增长80%以上。   资本市场也迅速响应,截至2025年10月下旬,已有5只光刻胶概念股当月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资金的集中涌入,反映出市场对国产光刻胶产业化的信心。   技术突破的延展性让国产光刻胶具备了长远竞争力。彭海琳团队的“微观透视”技术不仅适用于现有产品,还能直接用到更先进的EUV光刻胶研发中,而这一领域此前完全被日本企业垄断。   2025年9月,无锡启动国内首个EUV光刻胶中试线,重点攻关5nm以下制程材料,预计2026年就能完成客户导入。   上游原料的突破也在同步推进,2025年7月,八亿时空建成国内首条百吨级KrF光刻胶树脂产线,英特美自主研发的高纯度原料实现量产,成本比进口产品降低30%,第四季度将启动小批量试产。   从基础研究到原料供应,再到终端产品,国产光刻胶的全产业链布局正在成型。   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日本企业的优势正在逐步被稀释。信越化学2024年光刻胶业务毛利率已降至38%,而久日新材同期毛利率达到42.58%,成本优势让国产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更有韧性。   2024年我国光刻胶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2.25%,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庞大的本土需求为技术迭代提供了天然的试验场。   晶圆厂在验证国产光刻胶时,会提供宝贵的测试数据并提出优化建议,这种“研发-验证-迭代”的良性循环,让国产产品的性能快速提升。   当然,国产光刻胶的发展仍有短板,目前ArF浸没式光刻胶国产化率还不足15%,EUV光刻胶商业化也还需要时间。   但从2020年南大光电通过ArF认证,到2025年北大团队实现底层技术突破,再到多条量产线落地,中国用五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数十年的路。   这种跨越背后,是科研、产业、政策的同频共振,也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信息:早报光刻胶领域,我国取得新突破;茅台集团换帅 2025-10-26 07:11·财联社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