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北京作协的2楼窗口,一双眼睛正死死盯着楼下做操的年轻女人。她22岁,

尔说娱乐 2025-10-27 09:50:53

1955年,北京作协的2楼窗口,一双眼睛正死死盯着楼下做操的年轻女人。她22岁,身材丰满,弯腰时露出一截雪白的腰线。而窗口那个45岁的男人,正是大诗人艾青,写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可此刻,他的眼里只有欲望。 主要信源:(浙江日报——专访丨艾青夫人高瑛:此生有所念 念念在浙江) 1955年北京作协的春天,丁香花在庭院里静静绽放。 二楼办公室的窗帘半掩着,45岁的诗人艾青站在窗前,目光穿过玻璃,落在院子里做早操的年轻女子身上。 这个22岁的姑娘叫高瑛,她伸展手臂时,阳光恰好勾勒出青春的轮廓。 这个寻常的春日场景,成为一段复杂情感的序幕。 艾青的本名叫蒋正涵,1910年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地主家庭。 他的出生伴随着家族迷信的阴影——母亲难产两天两夜,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会克父母。 于是,尚在襁褓中的艾青被送到邻村奶妈大堰河家中。 这位贫苦的农妇用粗糙的双手抚养他长大,后来成为他诗歌《大堰河》的创作源泉。 青年时期的艾青先后在杭州国立艺术学院、巴黎大学求学。 在塞纳河畔,他与一位波兰籍法语教师有过一段朦胧的恋情。 异国的梧桐树下,他们讨论诗歌艺术,但这段感情随着艾青回国而无疾而终。 巴黎的这段经历对他影响深远,不仅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也塑造了他对爱情的理解。 回国后,家族安排他娶了表妹张月竹。 这段包办婚姻持续了数年,育有两个孩子,但终究束缚不住诗人追求自由的灵魂。 1936年,艾青在江苏武进女师任教时,遇到了14岁的学生张月琴。 这个活泼的女生骑自行车时的笑靥,深深打动了诗人。 尽管相差12岁,他们仍陷入热恋。 为留住爱人,艾青曾以跳湖相胁; 为阻止张月琴远行,他甚至将对方锁在屋内。 这种炽烈而极端的情感表达,最终让17岁的张月琴(后改名韦嫈)嫁给了他。 这段婚姻持续了16年,育有四个子女,但激情在琐碎生活中逐渐消磨。 韦嫈从一个活泼少女变成了操持家务的主妇,而艾青则继续在诗歌创作中追寻自由。 1955年,当高瑛出现在艾青生活中时,他与韦嫈的婚姻已名存实亡。 高瑛当时22岁,刚结束一段不幸婚姻。 她18岁时被骗婚,嫁给了已有家室的谭谊。 在中国作协工作时,她与艾青因文学结缘,相谈甚欢。 两人常在午后的办公室里讨论诗歌,艾青被高瑛对文学的独到见解所吸引,而高瑛则仰慕艾青的才华。 这段感情遭到各方反对: 韦嫈拒绝离婚,谭谊控告二人,作协内部也有非议。 历经五年波折,艾青与高瑛终成眷属。 但考验接踵而至,1957年反右运动中,艾青被划为右派,发配新疆劳改。 在北大荒的严寒中,艾青一度精神崩溃,是高瑛的陪伴支撑他度过黑暗岁月。 高瑛不离不弃,在艰苦的环境中悉心照料艾青,两人的感情在逆境中愈发坚固。 1979年平反后,艾青重返文坛,创作了《光的赞歌》等代表作。 晚年的艾青与高瑛相依相伴,共同走过了人生最后的旅程。 1996年诗人逝世,他与聂鲁达、希克梅特并称二十世纪三大"人民诗人"。 这位用诗歌赞美土地的诗人,其感情生活如同他的诗作般充满激情与波折。 从大堰河的养育之恩,到与韦嫈炽烈而痛苦的婚姻,再到与高瑛相濡以沫的陪伴。 艾青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情感困境与追求。 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情感历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艾青的诗歌创作与个人生活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位诗人复杂而丰富的人生图景。 他的感情经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抉择。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49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