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总理流泪了!   10月26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第47届东盟峰会开幕式上,东

波览历史 2025-10-27 09:55:22

东帝汶总理流泪了!   10月26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第47届东盟峰会开幕式上,东盟十国签署宣言,正式接纳东帝汶为第11个成员国。   当东盟十国代表共同在接纳宣言上落笔,东帝汶成为这个区域组织第11个成员时,距离它第一次提交入盟申请已过去14年,距离它从漫长殖民历史中独立也满了23年。   东帝汶总理夏纳纳·古斯芒的泪水,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一个国家跨越数十年困境后终于找到方向的重量。   东帝汶全国近一半人口没能跨过贫困线,青年群体找份稳定工作更是难题,大量劳动力只能依赖临时搬运、街头摊贩等非正式工作,既无稳定收入也无社会保障,今天有活干明天可能就面临断炊,这种不稳定感成了很多人生活的常态。   这种生存压力的根源,早就在经济结构里扎了根。东帝汶建国初期,靠着帝汶海的油气资源快速积累了第一笔财富,却也因此没能及时培育起本土产业,政府收入九成以上都依赖油田收益。   可今年上半年,境内最大的Bayu-Undan气田产量已经明显下滑,按照当前的消耗速度,国家石油基金的储备再过十几年就可能耗尽。   而且油气产业本身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极少,大部分劳动力只能挤在“非正规经济圈”里,黑市交易、无证经营等现象随之滋生。   今年8月,东帝汶警方在帝力查获过一批非法香烟和地下彩票窝点,这背后其实是正规产业薄弱、大量人口找不到合法生计的现实写照,不仅让国家流失了税收,还埋下了跨境犯罪和社会不稳定的隐患。   和至今没能走出资源依赖的赤道几内亚比,东帝汶的幸运在于及时抓住了东盟这根“救命稻草”。   过去,作为东盟大国的印尼对东帝汶设置了不少贸易壁垒,本土的咖啡、椰子等农产品想进入印尼市场,要承担高额关税,出口成本居高不下。   而加入东盟后,自贸区的关税减免政策能直接降低这些产品的出口门槛,让更多农产品顺利进入区域内6.5亿人的大市场。   要知道,东帝汶七成人口都以农业为生,这些农产品能卖得出去、卖上好价钱,才能真正让普通农户的口袋鼓起来,缓解基层的贫困压力。   东盟带来的不只是贸易便利,更给了东帝汶对抗外部风险的缓冲空间。   过去这些年,东帝汶在帝汶海的油气开发上,一直要单独面对澳大利亚的压力,双方围绕Greater Sunrise油田的开发争议拖了好几年,始终没能达成让东帝汶满意的协议。   加入东盟后,这类争议可以放到区域合作框架下协商,不用再单独与大国博弈,谈判话语权明显提升。   而且入盟后,区域内的投资吸引力也会增强,此前中国援建的帝力深水港已经让当地物流成本降了近三成,接下来更多东盟国家的企业可能会进入东帝汶,至少能给年轻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但夏纳纳·古斯芒心里肯定清楚,东盟给的是机会,不是万能解药,东帝汶内部的“病灶”还得自己治。   教育和人才的短板就是最显眼的问题,乡村地区学校师资缺口显著,部分学校因教师调配不足,出现一名教师承担多个年级教学任务的情况,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高等教育的问题更突出,入学率还不到一成,就算读完大学,工程类专业毕业生里有四成人找不到对口工作。   东帝汶近三分之二人口不到30岁,青年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政府虽然推出了“青年创业基金”,扶持了一些农业加工、生态旅游项目,但受限于资金和规模,能覆盖到的人群很少,远不够消化庞大的待业青年群体。   好在入盟后能对接东盟的数字经济网络,此前中国和东帝汶合作的数字技能培训已经培养了几百名本地程序员。   这或许能成为年轻人突破就业困境的新方向,毕竟数字产业对场地、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更适合东帝汶当前的发展阶段。   现在的东帝汶,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东盟给的“拐杖”能帮它站稳,但要走得稳、走得远,还得靠自己一步一步踩实。   目前,东帝汶正在欧库西特别行政区推进保税加工区建设,希望能借鉴其他东盟国家的成功经验,靠低税率和政策优惠吸引外资建厂。   同时也在推动Bayu-Undan油田转型,计划把它改造成碳捕集中心,试着把夕阳产业变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尝试算不上惊天动地,却都是摆脱资源依赖、寻找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实在步子。   夏纳纳·古斯芒的泪水,是对过往艰辛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这个被殖民四百年、独立后又历经动荡的国家,终于在区域合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资源困局、人才短缺这些老问题,不会因为一张入盟证书就消失,每一步改革都得踏踏实实地走。   信息:第47届东盟峰会在吉隆坡开幕 东帝汶正式成为东盟第11个成员国 2025-10-26 15:16·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阅读:66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