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典型的无知之徒颠倒黑白! 解放战争初期,无论华中解放区是否打赢,都必须放弃这是中央的战略决策。不同的是中原军区损失比较大,主要部队分多股分路突围返回晋冀鲁豫地区,其中鄂东独立二旅独自留在大别山区损失殆尽,仅剩百多人存活。而苏中军区在粟谭率领下历经一个多月的转战,取得重大胜利后北撤至苏北鲁南地区。 关于为什么要放弃华中解放区北上山东。这是1946年年初中央决定了的战略,向南防御向北发展,全力经营东北地区。要有东北军区的稳固发展,就必须在把国民党军拖在关外,利用山东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两大绝对主力拼尽全力拖住国民党军,让东北解放区全力发展,只要东北解放区发展起来了很快就能进取天下,所以苏中战役无论是输是赢,都必须放弃苏中解放区北上山东,以策万全。 另外一方面这也是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承诺的放弃六大解放区的让步,所以一再电令何时北上。 同时这也是体现出粟裕战略家眼光的高明之处,虽然中央要求放弃苏中北上,可粟裕认为打一打再北上更好。于是多次请示,主席认为这也是一个战略侦察和战略测试的重要机会,于是就有了苏中战役的连续七场胜利,随后主席总结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经验,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打歼灭战,精选了一批优秀案例,向各解放区通报要求学习,于是有了“七战七捷”。
这是典型的无知之徒颠倒黑白! 解放战争初期,无论华中解放区是否打赢,都必须放弃这
我是明易行路
2025-10-27 10:07:08
0
阅读:208
用户13xxx17
七战七捷酣畅淋漓!毛主席手下也只有粟裕能打出,深得主席游击战精髓!
用户13xxx17 回复 用户11xxx40 10-31 11:38
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制造局部优势打击敌人。
用户11xxx40 回复 10-31 08:28
这已经不是游击战了,这是运动战
半月方塘
四六年,各解放区通报战况,粟裕是榜首,中央要求各解放区向他们学习,四七年,中央认为山东战区战力最强,都和粟裕的突出表现有关,尤其是四七年,各解放区被压迫得到了极限,东北被打到边界,还是粟裕横空出世般的打了孟良崮,打破僵局,四八年,粟裕的豫东之战如大战长坂坡,孤军纵横,取上将首级,即实验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急所,又打寒了国民党的军心。四九年,淮海逐鹿中原,一举奠定天下。可以说,粟裕的思路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央战略,反而是改变了中央战略的慢节奏,由此显出挺进大别山战略的非必要性,中原撤退也是失败,内线作战胜过外线作战,集中兵力生活分兵牵制。三野歼灭战胜过一野的击溃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