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稀土这张牌会变得越来越大,美国经济学家诺亚·史密斯警告:“如果中国了解到它

烟雨评社 2025-10-27 10:51:56

没想到稀土这张牌会变得越来越大,美国经济学家诺亚·史密斯警告:“如果中国了解到它对稀土的控制是一张王牌,它可以用稀土从其他西方国家要求任何它想要的东西。 中国的稀土这张牌到底有多大呢?中国的稀土储量确实是世界第一,但这张牌的真正威力,并不仅仅在于“家里有矿”,更关键的是,中国几乎掌控了从开采、分离、提纯到加工冶炼的整个产业链。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稀土开采量大约 28 万吨,中国占了 19 万吨,超过 67%,但比开采量更重要的是分离提纯技术。 稀土矿挖出来后,需要经过复杂的分离工艺,才能得到纯度 99.99% 以上的单一稀土元素,而中国掌握了全球 90% 以上的高效分离技术,比如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的钕、镝,用于芯片制造的镧、铈,分离提纯的核心工艺几乎都在中国企业手里。 西方国家不是没稀土矿,美国有芒廷帕斯矿、澳大利亚有韦尔德山矿,但他们挖出来的稀土矿,80% 以上都要运到中国加工,因为自己没能力高效分离,而且成本比中国高 3 倍以上。这种 “中国加工、全球使用” 的格局,才是中国稀土王牌的核心底气。 诺亚・史密斯的警告,其实戳中了西方国家的痛点 —— 对稀土的深度依赖。就拿美国来说,其军工产业几乎离不开中国稀土。 F-35 战斗机的发动机需要钕铁硼永磁体,每架战机要用掉近 400 公斤稀土;美国海军的宙斯盾驱逐舰,雷达系统里的关键部件也依赖镝元素,而这些稀土材料几乎都来自中国加工的产品。 2024 年美国国防部的报告里承认,美国在稀土永磁体、稀土陶瓷等关键材料上,对中国的依赖度超过 95%,要是中国断供,美国军工生产至少会停滞 6 个月以上。 不光是军工,新能源、电子产业也一样 —— 特斯拉的 4680 电池,每千瓦时需要 1.2 公斤稀土;苹果手机的摄像头防抖组件,也离不开铽元素,这些企业要是没了中国稀土供应,生产线就得停摆。 西方国家不是没想过摆脱依赖,只是太难了。美国从 2020 年就开始推动 “稀土产业链回流”,计划在本土建分离厂,但直到 2024 年,美国本土最大的稀土分离厂产能也只有 1.5 万吨。 还不到中国一个中型分离厂的产能,而且因为技术不成熟,分离出来的稀土纯度只能达到 99.5%,没法满足高端制造需求。 欧盟也搞了 “稀土联盟”,想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一起建产业链,可到现在连一个完整的分离车间都没建成,主要原因还是成本太高。 在欧洲建一座分离厂的投资,是中国的 5 倍,而且环保标准严格,审批流程至少要 3 年,等建成了,中国可能又在稀土深加工技术上有了新突破。这种 “想摆脱却摆脱不了” 的困境,让诺亚・史密斯觉得中国的稀土王牌越来越硬。 中国其实一直很理性地使用稀土这张牌,并没有像诺亚・史密斯说的 “提任何要求”。相反,中国还在推动稀土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比如 2024 年出台了《稀土行业绿色发展规范》,要求分离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同时扩大稀土产品的出口品类,除了传统的稀土氧化物,还增加了稀土永磁体、稀土合金等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帮助全球产业链稳定。 不过中国也没放弃维护自身利益,比如对稀土开采实施配额管理,2024 年稀土开采配额控制在 20 万吨以内,避免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浪费;对稀土技术出口也加强了监管,防止核心分离技术外泄。这种 “理性管控”,既保证了全球供应,也守住了中国的产业优势。 现在来看,稀土牌之所以越来越大,本质上是全球产业分工的结果。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建立起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开采、分离到深加工,每个环节都有成本和技术优势,这种优势不是短期内能被超越的。 西方国家想打破这种格局,需要时间、资金和技术,而在这期间,他们还得依赖中国稀土。诺亚・史密斯的警告,更多是提醒西方国家重视这种依赖,而不是说中国会主动 “用稀土提要求”。 毕竟中国一直倡导互利共赢,稀土产业的发展也是为了推动全球高科技和新能源产业进步,而不是把它当成 “要挟的工具”。 不过也得承认,稀土确实是中国的一张重要王牌,尤其是在全球地缘政治复杂的当下,这张牌能帮助中国在国际合作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但中国不会滥用这种优势,而是会通过合理管控,让稀土产业既服务于自身发展,也为全球产业链稳定做贡献。毕竟只有互利共赢,才能让这张王牌发挥更长远的价值。 当前,全球产业链正加速重构,资源掌控权已成为国际博弈的关键筹码。已被稀土卡住命脉的美西方,依然还在张牙舞爪、龇牙咧嘴,说明还要继续加大力度!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