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太难了,不买美国大豆,巴西大豆猛涨价,阿拉根大豆涨价,中国难道非要买大豆?能不能实现国内自足自给?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中国在大豆问题上真是进退两难,本来想着少买点美国大豆,结果巴西那边立马坐地起价,10月份直接涨到每吨650美元,比美国大豆还贵出66美元。 更离谱的是,港口排队要等45天,人家明摆着吃定咱们了,转头想从阿根廷多买点吧,阿根廷也跟着凑热闹涨价,这下可好,左右为难,不买吧,国内需求摆在那儿,买吧,又被人薅羊毛。 很多人就纳闷了,咱堂堂大国,为啥非得看人脸色买大豆?自己种不行吗?这事儿还真不是想种就能种的。 去年咱们消耗了1.1亿吨大豆,可自己只种出2200万吨,剩下8800万吨全靠进口,这不是不想种,实在是条件不允许。 先说土地这关就过不去,国家划了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保命线,碰不得,这些地里头,水稻、小麦、玉米这些主粮就占了七成多。 你想想,14亿人吃饭是大事,总不能为了种大豆让大家饿肚子吧,再说大豆和玉米是同一季的作物,种了大豆就种不了玉米,可种一亩玉米能收850斤,大豆才320斤,哪个划算一目了然。 国家这些年也没少下功夫,补贴从200块涨到350块一亩,可农民算账还是觉得不合适。 种大豆扣掉成本,每亩比玉米少赚两三百块,谁愿意干?东北不少农户宁可把地租出去种玉米,也不愿意自己种大豆,你不能怪人家现实,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 更要命的是大豆需求量太大了,这1.1亿吨大豆里,近一半拿去榨油,榨完油剩下的豆粕更关键,那是喂猪喂鸡的主要饲料,咱们每年吃掉全球三分之一的猪肉,这些猪靠什么长膘? 主要就是豆粕,要是大豆供应跟不上,豆粕价格飞涨,猪肉、鸡蛋、牛奶价格都得跟着涨,到时候老百姓的菜篮子就保不住了。 就算把所有能腾出来的地都种上大豆,撑死也就多产800万吨,加上现有的2200万吨,总共3000万吨,连需求的三成都不够,这差距不是努力就能补上的,是真实存在的鸿沟。 国外那些大豆产区,像美国、巴西,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成本比咱们低得多,咱们自己种出来的大豆,成本比进口的还贵,这买卖怎么做? 所以这次巴西涨价,咱们也不是没脾气,直接暂停了80万吨订单,两天之内转身跟阿根廷签了130万吨。 阿根廷为了抢生意,把26%的出口税直接取消了,价格比美国便宜一百多美元一吨,这一招让巴西傻眼了,出口订单一下子掉了四成,港口大豆堆得到处都是。 可这也只是权宜之计,阿根廷自己的产能不稳定,前年因为干旱减产三成多,今年又面临厄尔尼诺威胁,靠不靠得住还不好说,俄罗斯那边倒是有大豆,可运输成本比巴西高出一大截,短期内成不了气候。 好在咱们手里还有底牌,国家储备库里压着1500万吨大豆,够用一年半的,前段时间中储粮还往市场上投放了一批储备,每吨4200块,直接把进口大豆的价格打下来了,这次跟巴西掰手腕,靠的就是这些家底。 长远来看,还得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在全球找稳定货源,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现在除了巴西、美国、阿根廷,还在跟俄罗斯、乌拉圭、巴拉圭谈合作,就是为了分散风险。 另一方面也得在技术上下苦功夫,这几年培育的新品种,像“中黄301”这些,含油量高、产量也高,比老品种强不少,还在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就是让两种作物种在一块地里,既能保证玉米产量,又能多收一季大豆。 说到底,大豆问题考验的是平衡的智慧,既要保证主粮安全这条底线,又要满足老百姓对肉蛋奶的需求,还得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主动权,这不是简单的买与不买,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眼下虽然受制于人,但只要稳住阵脚,一步步推进技术创新和多元布局,早晚能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毕竟吃饭这事儿,终究还得靠自己。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