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万万想不到,自己绞尽脑汁从中国台湾地区“抢”来台积电,到最后竟然白忙一场,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27 11:51:31

特朗普万万想不到,自己绞尽脑汁从中国台湾地区“抢”来台积电,到最后竟然白忙一场,此外曾大言不惭的张忠谋也受到了教训,朋友们知道发生什么了吗?很有点喜剧色彩。 2020年那会儿,特朗普就放话“台湾抢走了美国的芯片生意”,明里暗里施压台积电赴美设厂。他算得挺精,觉得把芯片制造搬到美国本土,既能号称“重振美国制造业”,又能掐住全球半导体的命脉。 台积电哪能扛住这种政治压力,加上民进党当局一门心思想靠台积电换所谓“政治庇护”,主动扫清了2纳米制程赴美的限制,这事儿就这么被推着上了道。 当年特朗普和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在白宫高调宣布投资计划时,那叫一个风光,说要建最尖端的晶圆厂,把美国打造成“芯片重镇”。 可谁能想到,这看似风光的布局,从一开始就埋满了雷。台积电先是承诺投资650亿美元,后来又被逼着加码到1650亿美元,说是要建6座晶圆厂、2座封装厂还有研发中心,号称美国史上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资案。 但钱砸下去了,事儿却压根推进不动。从2020年宣布建厂到现在,4年时间过去,亚利桑那州那几座工厂连一片成型的芯片都没造出来,原本计划2025年量产的4纳米制程一拖再拖,2纳米工厂更是直接延后了两年才有望开工。 最让台积电头疼的是文化水土不服。在台湾,台积电的工程师早习惯了高效紧凑的工作节奏,半夜被叫去处理紧急问题都是常事。为了让美国员工跟上节奏,台积电特意把刚招的美国工程师送到台南培训18个月,可回来之后照样没法磨合。 美国工人吃不了这份苦,不乐意加班就算了,连本职之外的活儿都坚决不干,台湾来的主管急得跳脚也没用。后来台积电没办法,只能给管理人员搞沟通培训,还硬生生减少了会议频率,连台湾员工的工作量都跟着降了。 厂里2200名员工一半是从台湾调过去的,可长期来看根本没法一直依赖台湾技术团队,本地招人又招不到熟练的,英特尔还在旁边虎视眈眈抢人才,这工厂能开起来才怪。 成本更是个无底洞。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早算过账,在美建厂十年的持有成本比台湾高30%,比中国大陆甚至高50%。台积电美国厂光是建厂房、买设备就超了预算,运营起来更是处处烧钱。 更要命的是供应链根本跟不上,芯片生产需要的化学品、特殊材料,美国本地压根没有替代品,得靠台湾供货商跟进。 可台美双重课税的问题一直没解决,李长荣化工这类供货商吐槽“投资障碍太大”,原本计划跟着去美国建厂的3亿美元项目直接搁置了,KPCT Advanced Chemicals的2亿美元工厂也被叫停。 拜登政府虽说有“芯片法案”的补贴,可四成投资案不是延后就是暂停,台积电盼星星盼月亮也没拿到真金白银的支持。 张忠谋这一路的心态变化简直是整场闹剧的缩影。一开始他或许还抱着一丝侥幸,觉得能靠着技术和管理经验克服困难,可现实很快给了他狠狠一击。眼看着钱砸进去不见回响,工厂建得磕磕绊绊,他终于忍不住直言赴美投资“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 要知道台积电过去每年平均支出也就350亿美元,现在4年里超60%的钱都砸到了美国,留在台湾的投资只剩100亿左右,岛内产能扩张直接停滞。 投资人也用脚投票,台积电股票一度跌破1000新台币大关,大盘跟着跌了近400点,大家都怕这波操作稀释毛利率,把“护岛神山”拖垮。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自己后来都变了卦。当初绞尽脑汁抢来的项目,转头就批评美国政府“不该资助台湾公司在美生产”,完全忘了自己当初是怎么威逼利诱的。 台积电被逼到绝境,甚至在给美国商务部的信里放狠话,说要是执意加征关税,不排除取消投资计划。这话说得硬气,可背后全是无奈,毕竟已经砸了这么多钱,骑虎难下。 现在再看这事儿,特朗普当初想得挺美,以为抢来台积电就能掌控全球芯片产业,结果落得个“钱花了、厂没开、人还闹僵了”的下场。 张忠谋也算栽了个大跟头,从前执掌台积电呼风唤雨,这回却不得不承认自己低估了政治干预的破坏力,也错判了跨文化运营的难度。 民进党当局更别提了,把台积电当“伴手礼”送给美国,换不来所谓的“庇护”,反而把台湾的经济命脉拱手让人。 这场折腾下来,台积电没变成“美积电”,美国的芯片自主梦也碎了大半。那些曾经的豪言壮语现在听着全是笑话,说它有喜剧色彩真不为过,只不过这笑声里藏着太多无奈和教训。

0 阅读:0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