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地下党员丁惟尊叛变,还要带着敌人去火车站抓人,他的妻子知道后,连忙说

悠然话史 2025-10-27 12:38:37

1929年,地下党员丁惟尊叛变,还要带着敌人去火车站抓人,他的妻子知道后,连忙说:“我要回娘家,让我和你一起去火车站吧!”   1929 年青岛火车站站台,傅玉真攥着衣角僵住。   丁惟尊正跟特务王复元核对名单,笔尖划过 “高密” 二字。   她指尖掐进掌心,突然开口:“回娘家得带点布,我去买。”   这声看似寻常的话,藏着拯救同志的玄机。   十分钟前,傅玉真在候车室听见丈夫的密谋。   “明天在高密站,抓完直接送青岛监狱。” 丁惟尊的声音发沉。   她端着茶盘的手一抖,热水溅在袖口,却没敢出声。   这个曾并肩传递情报的丈夫,如今成了叛徒。   傅玉真快步走进站台旁的裁缝铺,老板是地下党联络员。   她假装选布,指尖在布料上划着暗语:“丁叛变,高密有行动。”   老板心领神会,悄悄把一张纸条塞进她的针线包。   纸条上是高密地下党接头人的地址,字迹小得几乎看不见。   回到站台,丁惟尊正不耐烦地张望:“买块布怎么这么久?” 傅玉真笑着举起布:“给娘做件衣裳,得选好料。”   她顺势把针线包塞进随身包袱,里面的纸条硌得她心慌。   火车鸣笛时,她看见王复元盯着自己的包袱,眼神阴鸷。   火车上,丁惟尊靠在椅上打盹,王复元还在琢磨计划。   “到了高密先找眼线,按名单逐个抓。”   傅玉真假装缝扣子,把听到的地名、时间记在布角。   针脚歪歪扭扭,却藏着同志的生死。   半夜火车停靠小站,傅玉真借口透气下车。   她快速走到站台角落,把布角塞进墙缝 —— 那是联络员的交接点。   刚转身,就撞见王复元的手下:“傅太太怎么在这?”   “透透气,火车里闷得慌。” 她强装镇定,手心全是汗。   1929 年高密县城街头,傅玉真借买针线停下。   杂货铺老板是地下党,她压低声音:“丁带来特务,抓人的。 ” 老板刚要应答,远处传来皮鞋声 —— 特务开始巡查。   傅玉真拿起针线就走,临走时把一枚铜扣放在柜台上,那是示警信号。   回到住处,傅玉真发现丁惟尊正跟特务打电话。   “接头人在城隍庙附近,明天一早动手。” 她悄悄退到厨房,从灶台下掏出早就藏好的密信模板。   这是她之前做地下工作时用的,能把字写在油纸背面。   凌晨三点,傅玉真借着油灯微光写密信。   她把丁惟尊的叛变细节、特务的抓捕计划一一写清。   写完后,她把油纸折成小块,塞进缝衣针的空心管里。   这根针,她要亲手交给锄奸队员张英。   第二天清晨,傅玉真借口去城隍庙烧香。   她在庙门口看见张英,假装跪拜,把针递到他手里。   “丁惟尊上午会去茶馆,只有他一个人。” 她轻声说。   张英点点头,把针藏进帽檐,转身消失在人群中。   回到住处,丁惟尊正收拾东西:“我去茶馆见个人,你别跟着。”   傅玉真帮他整理衣领,悄悄把一枚铜扣放进他的口袋。   这枚铜扣是特务的标记,张英能通过它认出丁惟尊。   看着丈夫出门的背影,她眼圈发红,却没掉一滴泪。   中午时分,茶馆方向传来一声枪响。   傅玉真知道,张英成功了。   她走到窗边,看见王复元的手下慌慌张张跑过。   她悄悄拿出针线包,把那张记着计划的布角烧掉,灰烬随风飘走。   三天后,傅玉真在皮鞋店门口看见王复元。   她立刻绕到后门,把消息传给埋伏的张英。   当王复元拿着新鞋走出店门时,枪声再次响起。   这个曾残害多名同志的特务,终于倒在了街头。   1930 年春天,傅玉真带着裁缝工具离开青岛,前往上海。   她在法租界开了家小裁缝铺,成了地下党重要联络点。   三年间,她传递情报 200 多份,掩护 17 名同志转移。   就连铺子里的缝纫机,都被她改成了藏密信的暗格。   抗战爆发后,傅玉真又转战苏北根据地。   她教当地妇女做针线活,实则培养新的联络员。   还曾假扮商人妻子,潜入日军营地获取布防图。   一次任务中,她被日军怀疑,靠精湛的裁缝手艺才蒙混过关。   新中国成立后,傅玉真拒绝了政府的特殊待遇。   她留在当地纺织厂当技术顾问,把裁缝技艺传给年轻人。   直到 1986 年去世前,她还在整理地下党工作资料。   遗物里,那套跟随她半生的裁缝工具,还沾着当年的布料纤维。   傅玉真的一生,没留下轰轰烈烈的名号,却用行动诠释忠诚。   她从青岛站台的危机中挺身而出,用针线、布料、密信守护信仰。   经她保护的同志遍布各地,她建立的联络网络曾救过无数人。   这份藏在针脚里的革命贡献,永远刻在青岛乃至全国的革命史上。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姑嫂锄奸!高密傅家姑嫂一心向党大义灭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出卖邓恩铭的叛徒是谁?其最终下场如何?)

0 阅读:112

猜你喜欢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