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1949年拒绝跟随蒋介石去台湾,蒋介石在日记里怒骂他是“阿

如梦菲记 2025-10-27 17:38:10

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1949年拒绝跟随蒋介石去台湾,蒋介石在日记里怒骂他是“阿斗”,并说“说孙科这个人,不仅卖党而且卖国,是总理的不孝子孙!”那么,这些年孙科去了哪里,最后结局如何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南京城里到处都是准备跑路的国民党官员,蒋介石派人专门给孙科送去了飞往台湾的机票,还承诺给他高位,可孙科看了看那张机票,想起这些年跟蒋介石的种种龃龉,最终还是把票推了回去。   这个决定让蒋介石恼羞成怒,在日记里写下了那段狠话:“孙科这个人,不仅卖党而且卖国,是总理的不孝子孙!”还骂他是“阿斗”。   可蒋介石大概忘了,当年他在黄埔军校当校长的时候,孙科已经在广州当市长,把越秀山下的烂泥路修成了能跑汽车的中山大道,论能力,孙科不算差,只是生错了时代,碰上了容不下他的人。   拒绝去台湾后,孙科先跑去了香港,他以为凭着孙中山儿子的名头,至少能安稳度日,结果国民党马上冻结了他的银行账户。   在香港北角租的小公寓里,他每天早上六点就坐在掉漆的书桌前写稿子,写父亲的往事,写广州的市政建设,写抗战时期在重庆奔走的日子,一篇稿子最多换二十块港币,勉强够买几天的菜。   有一次女儿孙穗华说学校要交学费,他翻遍抽屉也凑不够,最后把父亲送他的那支钢笔拿去典当,才凑够了钱。   在香港待了一两年,孙科又去了法国,想在欧洲安静做点学问,可欧洲的生活成本太高,光靠写文章根本撑不住,1952年,他带着家人去了美国洛杉矶,在郊外租了栋带小院子的房子。   这里没人认识他是谁,他每天早上在院子里种菜,上午看书写回忆录,下午去图书馆查资料,傍晚帮邻居修修草坪,妻子陈淑英偷偷去华人餐馆洗碗赚钱,双手泡得发皱也不跟他说。   在美国的十六年,是孙科这辈子最清贫的日子,他住的房子是木板搭的,风一吹就晃,有次去超市,他盯着五美元的牛奶犹豫半天,最后还是放下了,因为口袋里连十块钱都掏不出来。   台湾那边几次派人来,说只要他公开认错就能回去享福,全被他怼了回去,他说自己守的是父亲“天下为公”的初心,没什么错可认的。   这期间,中共也通过英国友人传话,说欢迎他回大陆,周恩来总理还公开表态,不能让孙中山的儿子流亡海外,可孙科犹豫了,最终还是没回去,他大概是不想卷进任何一边的政治里了,只想安安静静过完余生。   1962年,台湾“立法院”里有个广东籍的“立委”刘崇龄替他说了句话,问政府为什么不让孙科回来,这话捅破了窗户纸,加上1965年是孙中山百岁诞辰,台湾当局以纪念大会的名义发了邀请。   那年10月,74岁的孙科终于踏上台湾的土地,蒋经国带着两千人去机场接他,场面大得让他掉了眼泪。   第二天他去见蒋介石,两个老人都老了,反而聊得还算客气,蒋介石提名他当“考试院”院长,孙科在回忆录里说“本想不再从政,但总统之命不敢不遵”。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个挂名的虚职,那时候蒋经国早就牢牢掌握实权了,哪会给他真正的权力?   不过孙科还是做了点实事,上任第二天就去找人了解情况,推着下属赶紧制定“特种甲等考试细则”,连开三年考试,让博士硕士们有了出头的机会。   除此之外,他只能去参加纪念父亲的活动,偶尔出访几个快要断交的国家,成了蒋家父子装点门面的工具。   1973年9月,孙科在台北病逝,身后和父亲一样,只留下书籍和照片,没有任何遗产。   这个被蒋介石骂作“阿斗”的人,一辈子都活在父亲的光环下,也活在权力斗争的夹缝里。   他有能力,也有理想,可就是没赶上好时候,想做事的时候被人掣肘,想清静的时候又被人利用,最后落得个“有职无权”的结局。   蒋介石骂他“卖党卖国”,其实不过是因为孙科不肯跟着他走,不肯在台湾当个听话的摆设。   孙科拒绝去台湾,或许是不想背叛父亲的初心,或许是看透了权力的虚伪,也或许只是单纯地想远离那些斗来斗去的事。   不管怎样,他用最清贫的十六年,守住了自己的底线,这份骨气,比什么头衔都值钱。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孙中山之子生活窘迫:买不起新书啃番薯度日——人民网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