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朝廷派李景隆率50万大军直扑北平。大军压城,朱棣夫人徐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0-27 18:59:51

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朝廷派李景隆率50万大军直扑北平。大军压城,朱棣夫人徐妙云站在城头一看,领军者竟是李景隆。她计上心头,大喝一声:“李景隆你也有胆来?!你们李家欠我母氏五条人命,誓言在耳,你不怕冤魂来找你吗?”李景隆闻言,脸色大变。 这事儿,咱们得从徐妙云的姥爷,也就是她母亲的父亲——谢再兴说起。 在朱元璋还没当上皇帝,还在跟陈友谅、张士诚死磕的时候,谢再兴是他手下一员响当当的猛将。史书里关于他的记载不少,战功赫赫,是个实打实的实力派。可问题就出在老朱的“乱点鸳鸯谱”上。为了拉拢部下,朱元璋自作主张,把谢再兴的两个女儿给嫁了出去。大女儿谢翠英,嫁给了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二女儿谢翠娥,也就是徐妙云的亲妈,许给了自己的心腹大将徐达做续弦。 这事儿办的,搁现在说,就是典型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谢再兴远在前线打仗,家里俩闺女的终身大事就这么被老板定了,连个招呼都没打。他听到消息后火冒三丈,抱怨说:“女儿嫁人都不告诉我,跟配给犯人有什么区别!”这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老朱非但不安抚,反而派人去训斥谢再兴,还要削他的兵权。 这就把老实人给逼急了。公元1363年,谢再兴一怒之下,叛了朱元璋,投靠了死对头张士诚。 朱元璋这下可炸了锅,他派了自己最信任的养子李文忠——也就是后来城下那个李景隆他爹——去征讨谢再興。有意思的李文忠和谢再兴私交不错,谢再兴知道打不过,就且战且退,始终不跟李文忠硬碰硬。 就在这猫捉老鼠的游戏还在进行时,更惨烈的事情发生了。谢再兴的大女婿,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因为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立下奇功却没得到应有的封赏,心怀怨恨,也打算投奔张士诚。结果事情败露,朱元璋心狠手辣,在1365年把亲侄子朱文正和他的妻子,也就是谢再兴的大女儿,活活鞭打至死。 谢再兴本人后来在史书里就销声匿迹了,下落不明。但他还有两个弟弟叫谢三、谢五,和三个儿子。这五个人带着兵马继续抵抗。李文忠大军围城,久攻不下。念及旧情,李文忠派人去劝降,并且对天发誓,说只要他们投降,自己以总兵官的身份担保,绝对保全他们的性命。 谢家人信了。他们相信李文忠的为人,也相信这个誓言的分量。于是,他们开城投降了。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誓言在朱元璋的屠刀面前,脆弱得就像一张纸。人刚被押到南京,朱元璋二话不说,立刻下令,将谢家这五口人,在闹市处以凌迟处死。千刀万剐,这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据说谢再兴最小的儿子才五岁,临刑时哭号不绝,闻者无不落泪。李文忠在一旁百般求情,几乎是跪下来求朱元璋,可面对这个铁石心肠的皇帝,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这就是徐妙云在城头上喊出的那“五条人命”的由来。 这笔血债,像一口巨大的黑锅,死死地扣在了李文忠的头上,也成了李家挥之不去的梦魇。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受害者家徐妙云,站在城墙上,当着两军将士的面,把这口锅重新揭开,直接甩在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的脸上。 现在再想想李景隆的表现,是不是就没那么奇怪了?他手握绝对优势的兵力,却在北平城下畏首畏尾,屡战屡败。这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军事能力差来解释了。当徐妙云喊出那句话时,击溃他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他父亲当年那个无法兑现的誓言,是那五个惨死的冤魂,是他内心深处对于“报应”的恐惧。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彻底瓦解。他爹欠下的债,现在轮到他来还了。 而对徐妙云来说,这场靖难之役,又何尝不是一场迟到的复仇?她的母亲谢翠娥,在谢家满门被屠之后,虽然因为丈夫徐达的庇护暂时活了下来,但那种每日活在恐惧中的滋味,年幼的徐妙云全都看在眼里。后来,朱元璋还是没放过她母亲。民间野史说,她母亲因为夸了一句皇宫大,就被朱元璋认定有野心,派人乱棍打死。 整个外公家,几乎被朱元璋这一脉屠戮殆尽。这仇,比天大,比海深。所以,当建文帝开始削藩,把屠刀再次对准朱家藩王时,徐妙云比谁都清楚,这不过是新一轮的循环。她坚定地支持丈夫朱棣起兵,绝不仅仅是为了争夺皇位,更是为了自保,为了彻底终结这个家族的噩梦。 最有力的一个旁证,就是徐妙云的两个亲兄弟在靖难中的不同立场。弟弟徐增寿,是她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坚定地站在朱棣这边,在南京做内应,最后被建文帝亲手砍死。而继承了爵位的哥哥徐辉祖,却是建文帝的死忠,拼死抵抗燕军。朱棣打进南京后要杀他,他抱着徐达的牌位躲进祠堂才捡回一条命。为什么亲兄弟立场完全相反?唯一的解释就是出身:徐辉z祖是庶出,不是谢翠娥的亲生儿子。他没有那份血海深仇,所以他忠于的是朱家的正统皇权。而徐增寿和徐妙云,他们身体里流着谢家的血,他们要清算的,是朱家欠下的这笔血债。

0 阅读:741

评论列表

嘎力得巴图鲁

嘎力得巴图鲁

2
2025-10-28 15:23

封建王朝的权利游戏,始终参杂着血腥暴力,所以还是少关注吧!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