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产业链重构”的生死时速,已经开跑。美国要“有序脱钩”,我们偏要“无序引爆”

兰亭说事 2025-10-28 02:13:48

中美“产业链重构”的生死时速,已经开跑。美国要“有序脱钩”,我们偏要“无序引爆”。华盛顿的算盘,就是一场“既要……又要……”的战略骗局。 它所谓的“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翻译过来就是:在它有优势的“芯片”领域,必须“对抗”,对我们“卡脖子”绞杀;而在它有求于我们的“稀土”领域,又要求我们必须“合作”,乖乖地配合它们,完成“有序”的产业链重建。 但这场产业链竞速赛,美国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它那套扯皮低效的执行力,遇上咱们说干就干的劲头,简直是拿蜗牛跟高铁比速度。 就说美国吹得震天响的芯片“脱钩计划”,2022年就砸出《芯片与科学法案》,号称390亿美元补贴能让制造业回流,结果快三年了连块正经芯片都没量产出来。台积电2020年就答应去亚利桑那建厂,原计划2024年投产,硬生生拖到2025年还没动静,第二家工厂更是要等到2027年以后。 不是台积电不想快,实在是美国本土根本接不住——当地工人连复杂设备都不会装,高校培养的工程师数量连零头都不够,想从台湾调点熟手还被工会拦着,说本地人能胜任,最后只能逼着台积电签协议雇新人。 更讽刺的是,390亿美元补贴喊了两年,2024年初才发首批拨款,企业至今还在等财政部的通知,不知道哪些投资能抵税,这效率比快递小哥送件还慢。塔夫茨大学的教授都看得明白,这点钱根本没法让美国芯片自给自足,纯属打了水漂。 反观中国,半导体领域早就在闷头补短板,速度快得超出预期。中芯国际2024年营收直接涨了27.7%,全年卖了802万片晶圆,8英寸月产能冲到94.8万片,产能利用率维持在85.6%的高位。 别小看这些数字,这背后是整个供应链的集体发力,华为Mate60就是最好的例子,90%的国产化率里藏着46家国内供应商,连清远一家叫泛瑞新材的“小巨人”企业,都能造出0.5×0.5×0.3毫米的软磁材料,成为手机电感磁芯的头名供应商。 现在美国刚庆祝完Blackwell晶圆下线,咱们这边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已经跑起来了,这种差距不是靠喊口号能补上的。 还有稀土这块美国的“软肋”,它想建完整供应链的目标定在2027年,可现实根本不给它机会。全球70%的稀土都产自中国,美国本土唯一的生产商MPMaterials,产量连国内15%的需求都满足不了。 更要命的是,中国在重稀土分离领域领先全球20年,美国连提纯技术都没掌握,只能拉上沙特、澳大利亚搞合作,可从矿山到工厂的技术壁垒,哪是三五年能突破的。 2025年5月福特汽车直接栽了跟头,就因为稀土短缺被迫停了芝加哥工厂,印度汽车协会更是警告库存6月就会耗尽,连日韩的电池企业都天天盯着咱们的供应。咱们4月刚把7类中重稀土纳入出口管制,美国就急着跳脚,却拿不出任何替代方案,这就是“卡脖子”遇上“命门被攥”的尴尬。 美国的问题本质上是体制性的,党派纷争把政策折腾得来回摇摆,企业建厂要跟政府谈补贴,跟工会谈人力,跟社区谈环保,一套流程走下来半年都算快的。 中国则完全是另一种节奏,想补产能就集中资源扩产,想攻技术就联合攻关,中芯国际一年73.3亿美元的资本开支说投就投,产能季度环比就能涨7%。 这种差异直接决定了时间差——美国的稀土链还在画图纸,咱们的半导体已经从“能用”向“好用”升级;美国的工厂还在等补贴,咱们的供应链已经能顶住外部冲击。 说穿了,美国的“有序脱钩”就是场自欺欺人的骗局,它既想保住芯片霸权,又不愿放弃稀土红利,却忘了产业链重构拼的是执行力和产业链完整度。咱们根本不用跟它玩“有序”的游戏,只要保持现在的节奏,等美国的稀土链勉强搭起来时,咱们的半导体早就建成铜墙铁壁了。 毕竟在这场竞速赛里,比的不是谁口号喊得响,而是谁能实实在在把产品造出来、把链条建起来,这一点上,美国从一开始就输得明明白白。

0 阅读: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