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再次加强了禁运,这次连封装设备都不允许出口。可谁都没想到的是,中国厂商早已在

非常盘点中 2025-10-28 03:53:47

荷兰再次加强了禁运,这次连封装设备都不允许出口。可谁都没想到的是,中国厂商早已在暗中铺设好了前进的道路。 要知道封装设备可不是小零件,芯片造出来就是块裸片,得靠封装设备给它装 "保护壳"、接 "连接线",不然手机、汽车里根本用不了。这次荷兰跟着美国的节奏升级管制,不光高端封装设备不让卖,连倒装焊、晶圆级封装这些普通设备都禁了,甚至把 DUV 里 NA 值超过 0.35 的高精度型号、薄膜沉积设备和量检测设备全划进红线。按他们的算盘,中国半导体产业得卡在 "造得出、封不了" 的死胡同里。 可荷兰这边刚官宣管制清单,中国半导体产业园里的设备调试声早就响起来了。不是紧急找替代,而是国产设备早就等着补位。通富微电早就在倒装焊这类核心封装技术上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光先进封装的收入就占了公司总营收的七成,而给他们供货的新益昌,早就挤进了长电科技、华天科技这些头部企业的供应链。换句话说,荷兰禁的那些普通封装设备,国内早有能打的替代品。 更关键的是高端设备的突破,中微公司上半年刚交出成绩单,新搞出来的 LPCVD 和 ALD 沉积设备销量暴涨 6 倍多,钨系列产品都通过了存储巨头的量产验证,拿到了批量订单。以前这可是荷兰 ASM 国际的强项,现在中微的设备不光能满足先进逻辑芯片的需求,薄膜均一性、生产效率都追上了国际水平,已经送进客户产线做最终验证了。 量检测设备这块更不用慌,长川科技前三季度净利润翻了一倍多,靠的就是测试机、分选机卖得火,上半年光测试机就卖了 12.5 亿元,同比涨了 34%。为了补全技术短板,他们干脆花 1.19 亿元把科为升这家视觉技术公司全买了下来,靠着对方的核心算法,自家 AOI 检测设备的精度直接上了一个台阶,现在能精准挑出封装环节的微米级瑕疵。 截至今年 6 月,这家公司累计拿了超过 1150 项专利,光发明专利就有 370 多项,技术储备早就不是 "临时抱佛脚" 的水平。 荷兰没算到的是,中国早就不是单点突破,而是整串产业链一起发力。在今年的湾芯展上,科创板企业直接亮出了 "组合拳":拓荆科技的晶圆键合设备已经批量送进存储芯片产线,华海清科的 CMP 设备能满足 AI 芯片的封装需求,盛美上海的水平式电镀设备更是全球首创,专门适配高密度的面板级封装。 连匀气盘、静电卡盘这些以前卡脖子的零部件,富创精密都能量产,性能比肩海外龙头。从设备到零件,从封装到检测,整个链条早就织成了网。 这背后还有真金白银的支持,国家大基金早就开始 "精准投喂",一期减持成熟领域回笼资金,二期、三期拿着 3440 亿元的注册资本,专盯半导体设备、先进封装这些核心环节,前段时间还增资了中芯国际这些龙头企业。 有政策托底,企业研发才有底气。长川科技上半年光研发就花了 5.77 亿元,占营收的 26.6%,中微公司更是把新产品开发周期压缩到两年以内,二十多款新品同时在研。 反观荷兰这边,简直是 "伤人伤己"。中国网评早就点透了,荷兰跟着美国搞管制,最先疼的是 ASML 这些企业。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少了中国订单,设备产能根本跑不满。更尴尬的是,欧洲自己的芯片产业还得靠中国市场撑着,现在卡中国的设备,回头自家汽车、消费电子企业缺芯片,还得求着中国供货。 说白了,荷兰这波禁运,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撞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 "铜墙铁壁" 上。以前总有人觉得中国造不出高端设备,可这几年从封装到检测,从零件到系统,国产设备早就悄悄完成了从 "能用" 到 "好用" 的跨越。所谓的 "技术封锁",反倒成了国产设备加速突围的 "催化剂",这大概是跟着美国起舞的荷兰政府没料到的。

0 阅读:107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