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马少骅说:“有次在剧组,当时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但我们那个女主角她却是一直

戴婚纱聊军事 2025-10-28 14:15:08

演员马少骅说:“有次在剧组,当时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但我们那个女主角她却是一直在玩手机,大家都敢怒不敢言,焦急的等待着,最后我实在是忍不了了,不客气了,我说你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从这房间出去,咱们都别拍了,你玩手机玩够了,咱们再拍。 盛夏的影视基地,机器已经架稳,镜头盖都掀开了,场记手里的板子捏得发紧,几十号人围着拍摄区站着,没人敢出声,所有人都在等女主角。 那位女主角就坐在角落的折叠椅上,头埋得低低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滑动,偶尔还对着屏幕笑两声,完全没注意到片场凝固的空气。 就在场记第三次抬手看表时,一个身影从演员休息区走了过来,是马少骅。 他走到女主角面前,声音不算大,却字字清晰,姑娘,机器架着,灯光亮着,这么多人等你一个,不合适吧? 女主角抬头愣了愣,没当回事,还想把手机揣回兜里敷衍两句。 马少骅没让她开口,接着说,你要是想玩手机,就从这房间出去,玩够了再回来拍,咱们今天要么好好拍,要么就别耽误大家时间。 这话一出口,片场静得能听见风扇转动的声音,有人悄悄倒吸一口凉气,也有人偷偷点头。 女主角的脸瞬间涨红,猛地站起来把手机塞进包里,没说话就走向拍摄区。 直到机器开始运转,马少骅才默默走回休息区,拿起自己的保温杯喝了口水。 但没人知道,他当时攥着杯子的手,指节都有点发白。 这场撕破片场“潜规则”的冲突,不是马少骅一时冲动,而是他从梨园世家带出来的规矩,和几十年演艺路上刻在骨子里的职业敬畏。 但要讲清这份坚持,得从他14岁那年穿起军装说起。 马少骅的父亲马骏骅是贵州京剧团的团长,还是京剧麒派传人,母亲也在京剧教育行业做事,家里饭桌上聊的不是家常,是唱腔怎么改、身段怎么练。 8岁时他就进了贵州艺术学校学老生,父亲对他严得很,一句唱词错了就得反复练,直到嗓子哑了才算完。 14岁那年,马少骅不想只在戏台上练功夫,主动报名去了贵州军区文化团当文艺兵。 别人当文艺兵只想着上台表演,他却把自己当普通战士,每天跟着出操、练射击,晒得黢黑,手上磨出了茧子。 有次部队拉练,他背着乐器走了二十多里地,到了驻地还坚持上台唱了两段京剧,台下战士们鼓掌的声音,让他明白了“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位置”。 后来他转到贵州话剧团,旁人觉得“铁饭碗”稳了,他却嫌日子太安逸,想去上海戏剧学院学表演。 家里不同意,不给学费,他就把自己最宝贝的自行车卖了,又跟朋友借了点钱,揣着凑来的几百块钱去了上海。 考学的时候,他凭着京剧功底和文工团的舞台经验,拿了当年上戏表演系的榜首。 可毕业后,因为政策要求,他又被分配回了贵州话剧团,之前嘲笑他“不安分”的人又凑上来打趣。 他没辩解,待了没多久就辞了职,他不想在别人的闲言碎语里耗着,哪怕之后只能去放映厅卖票,一天挣的钱不够买包烟,也没后悔。 那段日子最难的时候,他推开家门,看见妻子李兰荣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就着咸菜喝粥,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 他跟妻子说,自己一定得闯出个样来,不然对不起你跟着我受苦。 李兰荣没多说什么,只是把家里的开销省得更紧,还悄悄帮他打听演戏的机会。 很少有人知道,李兰荣其实是体操教练,后来培养出了李小双、陈飞这样的世界冠军,可那时候,她一门心思支持马少骅的梦想。 马少骅真正走上影视这条路,已经41岁了。 1996年,他参演了电影《英雄无悔》,演一个小配角,戏份不多,却让他格外珍惜。 为了演好那个角色,他提前半个月去体验生活,跟着民警一起巡逻,记了满满一本笔记。 后来他接演孙中山,前后演了6次,第一次准备的时候,为了贴合角色形象。 他半个月瘦了20斤,天天翻史料、看影像,结果开机前被告知“太瘦了,不符合角色气质”,角色被换了。 他没气馁,后来再演孙中山时,又重新研究剧本,甚至去孙中山故居找灵感,最后连孙中山家人看了都夸“像”。 这些年,马少骅演过农民工、聋哑父亲,也演过伟人、学者,每一个角色都像“换了个人”。 如今马少骅已经68岁了,还是会接戏,还是会为了一个角色反复琢磨。 有人问他,都成“国家一级演员”了,怎么还这么拼?他说,演戏不是来钱快的活儿,是手艺,得对得起观众,对得起一起干活的人。 灯光师、场记、服化道,每个人都在为戏出力,我不能因为自己是演员,就糟蹋别人的心血。” 马少骅用几十年的演艺生涯证明,真正能让人记住的,从来不是流量和名气,而是那份对职业的敬畏,和对身边人的尊重。 就像他当年在片场说的那样,要么好好干,要么别耽误别人,这句话,值得每个行业的人记在心里。

0 阅读:135

猜你喜欢

戴婚纱聊军事

戴婚纱聊军事

戴婚纱聊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