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赢学如何看待俄成功试射海燕巡航导弹
9M730海燕战略巡航导弹实质是核动力版X101巡航导弹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研制历史
1.早期探索(20世纪60年代)
核动力飞机项目:1961年,苏联图波列夫局将一架图-95战略轰炸机改装为核动力型,配备开式循环核反应堆进行试飞。该项目虽未成功定型,且因使用开式反应堆造成严重核污染,但证明了核动力系统用于飞行器的可行性,为后续核动力巡航导弹的研发积累了经验。
2.重启研发(21世纪初)
• 项目启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相关技术资料,并在21世纪初重启了核动力巡航导弹的研发,代号“海燕”(9M730)。
• 早期测试:2003年左右,开始对“海燕”导弹的模式堆进行测试。2016年,遥测弹试验正式展开,但成功率不高。
3.测试事故(2018-2019年)
• 首次公开:2018年3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首次公开“海燕”导弹的存在,称其具备无限射程,可根据敌方反导防空系统部署进行规避。
• 试射事故:2017年底,“海燕”进行陆上首次试射,但据报道,试射中导弹仅飞行了2分钟、35公里后坠毁,核反应堆未密封,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2019年8月,卡普斯京亚尔导弹靶场发生剧烈爆炸事故,疑似与“海燕”测试有关,造成5名核专家死亡(已确认),核反应堆坠入白海,辐射泄漏持续一年。
4.后续测试与宣布成功(2021年-2025年)
• 继续测试:2021年1月,俄罗斯在新地岛展开“海燕”导弹的进一步测试,但进展缓慢,四年间进行的测试次数有限。
• 宣布测试完成:2023年10月,普京在瓦尔代俱乐部论坛上宣布“海燕”的测试工作已基本完成。然而,由于当时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等因素,这一声明受到了一些质疑。
• 成功试射:2025年10月21日,“海燕”导弹完成关键试射,飞行距离达1.4万公里,持续飞行约15小时。VVP在视察联合部队集群某指挥所时提到这一消息,并表示已下令为“海燕”部署准备基础设施。
➡️与美国核动力巡航导弹的差异
美国核动力轰炸机衍生的巡航导弹项目是冥王星核动力超音速巡航导弹(图4),与9M730海燕虽然同为核动力巡航导弹,但结构不同。美国选择了核动力驱动冲压发动机VS俄国选择核动力驱动涡喷(图3)。冥王星核➕冲压燃烧室结构比核动力涡喷简化、更容易实现冲压发动机常见的2~3马赫的经济巡航速度,图6证明冥王星设计在1万米左右高空巡航速度3.5马赫,接近战区降低到150米~300米高度速度下降到2.8~3马赫攻击目标。
⭐️美苏研制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技术均来自60年代核动力轰炸机的技术积累,目标均为设计一款洲际打击导弹,俄不过是炒冷饭。后来随着民兵ICBM的成熟,平均速度更快(洲际导弹一般是25~30马赫)投掷当量更大储存发射比液体燃料ICBM更好的固体燃料ICBM成熟,冥王星核动力超音速巡航导弹用于常规打击效费比低、用于核打击效果差,已无装备意义而下马。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评估:图2证明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经济巡航速度仅0.7马赫,最大速度能达到1.06马赫,这种巡航速度水平仅与X101巡航导弹速度相近,从图8和图9对比图可见两者整流罩设计也很接近(俄方说法是倒梯形截面),海燕=核动力版X101是成立的。那么为什么涡喷只飞出1.06马赫最大速度、巡航速度仅0.7马赫?可能和弹头不能太小又要控制弹体体积有关,冥王星导弹为了超音速巡航体积庞大降低了适装性,海燕虽然体积也比X101大(俄方数据12米长)、但比冥王星导弹体积小,目前只有TEL车载发射(图10),未来可能发展出空射版、肯定比JL1小(海燕飞行速度和末端机动性不如JL1),不发展潜射版是为了防止美俄产生核误判。降低洲际巡航导弹速度指标能降低成本、改善弹体设备安装空间冗余。从突防能力看海燕导弹末端机动水平不超过X101,虽然俄宣传能规划路径,但亚音速巡航导弹最大难度不是拦截而是发现,被发现的X101巡航导弹就曾经被M2重机枪凌空打爆(图15)。
⭐️根据图3它是用核动力驱动涡喷工作,纯涡轮发动机的超速度上限是2.5马赫~3马赫低于冲压速度上限。60年代美苏对高超音速研究进展不多、因此苏联选择用更成熟的核动力涡喷方案可以理解,美国一贯标新立异选择了难度更高速度上限也更高的核动力亚燃冲压方案(图7不同动力速域)。但目前只有东大做出了平均速度6马赫的超燃冲压常规动力巡航导弹,如果东大要上核动力洲际巡航导弹方案、也只会选择技术难度更高的核动力超燃冲压巡航导弹。
➡️ 海燕导弹的核污染屏蔽能力不乐观,它用的涡轮机燃烧室比冲压燃烧室结构复杂更难布置核屏蔽,美国人称其为飞行的切尔诺贝利不奇怪。海燕导弹对敌最大威胁是核动力带来的近乎无限的续航,例如海燕最近测试射程14000KM是LRASM-B的约15倍,足够的滞空时间能为俄乌谈判对美施压创造有利条件。海燕导弹并非俄方宣传的不可拦截,而是拦截后果不可控,因为海燕核污染尾气从发射就开始污染沿途所有地区不分敌我,拦截成功也不过是从核污染变成核爆,哪个结果都对防守方来说是长期土地空气污染损失,可以称之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它是和美军贫铀弹坐一桌的高污染武器。
⭐️图11和图12是海燕设计时的串列方案(图11)和并列方案(图12),串列方案结构相对简单热值高,并列方案结构更安全核反应堆与发动机并列可以分开维护,从俄公布发射画面看(图11、图13、图14)、俄海燕导弹选择了高辐射风险的串列方案,即核反应堆与发动机直通,最大限度利用核反应堆热量压缩空气,把高污染尾气排放大气层内(图2海燕巡航高度与战斧类巡航导弹接近25~100米,必然核辐射沿途的大气层)。
⭐️总结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9M730海燕导弹的突防优势有2点:
1.巨大滞空时长带来的路径规划多样性,但是对有先进预警机或AMTI卫星网的国家无效。图18证明外贸KLC7预警机足以大规模识别跟踪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俄A50U预警机长期落后、导致俄对先进预警机缺乏认识。美阿拉斯加也保留了至少5架E2D的采购,阿拉斯加方向海燕突防难度大,但可越过北极从哈德逊湾方向突防。
2.拦截后果不可控造成对手拦截成本升高,但加拿大地广人稀有效削弱了拦截海燕的危害性。那些人口密度高的国家对拦截海燕更投鼠忌器。
3.其他突防能力不超过X101,甚至有被低技术兵器拦截的风险(例如图15)
➡️9M730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劣势:采用串列方案,核反应堆需要预先开机,发射海燕巡航导弹时核反应堆是活跃状态(图16、图17均证明海燕生产线部分工位需要穿核辐射防护服),一旦核反应堆开机,不能轻易取消发射,储运、发射、维护成本均高于常规动力的X101巡航导弹,沿途核辐射如果经过第三国人口密集区必然引起外交争端(政治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