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带娃”课,为何成了热门专业?】 当“哄娃”走进大学课堂,当“冲奶”成为考核数据,“带娃”这件事,正从一项天然的本能,转变为一门专业的科学。 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超过三成的家庭存在入托需求。社会呼唤的,已不仅是“有人看娃”,更是“科学育娃”。 为此,多所高校应需而动,开设婴幼儿托育相关专业。在齐鲁师范学院的实训室里,学生借助会哭会闹、内置芯片的AI仿真婴儿,沉浸式学习0-3岁婴幼儿的全程照护。从辨别哭声含义,到掌握拍嗝力度,每一项操作都被精确记录、评估反馈。 这不仅是技术的演练,更是“回应性照护”理念的深入实践——读懂孩子每一个动作、表情背后的需求,给予及时、温暖、专业的回应。 从课堂到宿舍,从仿真婴到未来真实的孩子,这群年轻人正在练习成为下一代最可靠的“守护者”。他们毕业后的出路,将是遍布全国的托育机构、早教中心、社区服务与健康管理领域,填补我国专业化托育人才队伍的巨大缺口。 养育强健的幼苗,就是培育国家的未来。这场关于“成长”的革命,正从大学课堂悄然开始。 文案出处:央视网《大学开设“带娃”专业,学什么?去哪里就业?》 文案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