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 就在刚刚! 法国总统马克龙: 呼吁欧盟对中国启动核选项制裁,而非直接宣布制裁。他在10月23日欧盟峰会闭门会议上宣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构成经济胁迫,主张启用反胁迫工具法案反制,这番言论明摆着是想刷存在感。 没人真当这是冲着“经济胁迫”来的——马克龙此时跳出来喊狠话,更像给国内焦头烂额的政治困局找个出口。谁都知道,他这大半年日子有多难熬:不到一年换了三个总理,勒科尔尼刚上任27天就辞职,成了第五共和国任期最短的总理。国民议会里三大阵营吵成一锅粥,财政预算案磨了半年通不过,七成民众呼吁他自己下台,连惠誉都下调了法国主权信用评级。对内压不住矛盾,对外自然要找点由头刷存在感,拿中国稀土说事,既能装出“欧盟领头羊”的样子,又能转移国内对经济的不满,算盘打得够精。 他嘴里的“核选项”,说穿了就是2023年底生效的《反胁迫工具法案》,号称能限制贸易、削减知识产权、管控投资,被捧成欧盟经贸领域的“底牌”。可这底牌从诞生起就从没真正用过,原因再简单不过:欧盟根本离不起中国稀土。中国握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连欧盟自己的法案都承认,重稀土进口完全依赖中国云南的冶炼通道。法国的航空航天、德国的汽车工业,小到芯片里的磁体,大到战斗机的制导系统,哪样离得开这些“工业维生素”?真动了制裁,先扛不住的恐怕是欧洲自己的工厂。 更讽刺的是,欧盟内部早把反对的态度摆明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早放话,加征关税都可能引发贸易冲突,更别提动稀土这种战略资源了。之前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12个国家直接弃权,德国带头反对——毕竟大众、宝马的在华业务占了营收大头,真跟中国闹僵,德国汽车业裁员潮都可能卷土重来。马克龙拉着德国总理默茨一起喊威胁,可人家默茨关心的是工业活命,他关心的是政治脸面,心思根本不在一条线上。 再说中国的稀土管制,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战略自保。过去几十年低价出口原材料,把内蒙古的矿区都污染了,现在控制开采既是护环境,也是保自家战略储备。欧盟自己搞《关键原材料法案》,喊着2030年实现20%自给率,可澳大利亚的矿炼不出高纯度产品,加拿大的新项目要等五年才能投产,技术代差摆在那,短期根本补不上缺口。说白了,不是中国“胁迫”谁,是欧盟自己把供应链的命门交到了别人手里。 马克龙心里其实门儿清,这制裁根本落不了地。他要的从不是实际结果,而是“敢于叫板”的姿态——对内显示自己有能力团结欧盟,对外向美国证明欧洲有“战略自主”。可这种虚张声势的表演,早就被看穿了。中方早放话,欧方没资格对正常经贸合作说三道四,真要实施非法制裁,必然会遭反制。到时候法国的白兰地、空客订单受影响,这笔账又要算到谁头上? 把国家间的资源博弈当成国内政治的遮羞布,这操作实在不高明。欧盟的真正问题从不是中国的出口管制,而是内部的分裂与短视。马克龙与其喊着启动“核选项”装强硬,不如先管好国内的预算案,别让法国在2025年变成欧元区最大借债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