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这只是条哈巴狗!”1936年,一美国女子在中国海关被盘查时,将偷来的熊猫说成小狗,成功将熊猫带回美国。让她想不到的是,她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这名被盘查的美国女子叫露丝,她的丈夫威廉·哈科纳斯是一位富有的探险家,曾经活捉过科莫多龙,威廉在巴黎看到熊猫皮后,就立志要成为第一个把活体大熊猫带出中国的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在中国花了13个月研究熊猫的生活习性,可还没开始抓捕,就不幸在上海去世了。 露丝继承了丈夫的巨额财产后,她决定完成丈夫未竟的心愿,与其说是为了悼念丈夫,不如说她是想通过这件事获得名气,满足自己的征服欲。 露丝和丈夫的好友杨帝泽组成了一支队伍,在四川的深山里搜寻了将近两个月,期间,队员发现了一只成年大熊猫,准备开枪射杀时被露丝阻止了,她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获取熊猫皮用于研究,而是要活捉一只活体熊猫带回去。 最后,他们在汶川附近的一个树洞里,找到了一只大约两个月大的熊猫幼崽,露丝的目标终于达成了。 到了海关,露丝用布盖着装熊猫的竹篮,海关人员检查时,她就说篮子里是“哈巴狗”,就是这个谎言,让她暂时蒙混过关。 后来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当时的国民政府被迫给她发放了运输许可证,公文上还把这只熊猫描述成“形状奇特的哈巴狗”,海关因此也就不再仔细检查,放她过了关。 这只熊猫被命名为“苏琳”,抵达美国后,媒体对它进行了大量报道,很快就让它有了很高的市场价值。 露丝公开标价出售,最终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以875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苏琳”,就这样,“苏琳”从一个鲜活的生命,变成了一件可以买卖的商品。 “苏琳”在动物园展出后,吸引了数量空前的游客,成了动物园的“摇钱树”,露丝也因此名利双收,被人称为“熊猫夫人”,过上了奢侈的生活。 她还写了一本叫《淑女与熊猫》的书赚钱,之后又再次来到中国,捕获了另一只熊猫“美美”,打算让它和“苏琳”配对。 然而,好景不长,“苏琳”和“美美”因为不适应美国的生活环境,再加上喂养不当先后死去了,“苏琳”是因为误食树枝卡住喉咙而死的。 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苏琳”死后被制作成标本时,人们才发现露丝一直以为是雌性的“苏琳”,其实是雄性。 熊猫的死亡并没有让露丝反思自己的行为,之前在四川深山搜寻熊猫时,她的身体受到了损伤,之后状况越来越差,还染上了严重的酒瘾,整个人被“熊猫夫人”的虚名困住了。 1947年,露丝在一家旅馆里孤独地去世了,而她墓碑上刻着“伟大的熊猫夫人”,这与她孤独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露丝的故事可以说是一场双重悲剧:她不仅导致了珍稀熊猫的死亡,自己也成了名利欲望的牺牲品。 露丝死后,新中国成立,随后颁布了严格的法律保护珍稀动物,外国偷猎者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在中国肆意妄为。 信源:澎湃新闻 第一只出国的大熊猫,被“当成”了奇怪哈巴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