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台湾飞行员黄植诚,驾驶最先进的飞机向大陆投诚,却被后座飞行员察觉。黄植诚一惊,随即说:“你要是不想回大陆,那 跳伞吧!” 1981年8月8号那天早上八点二十,台湾空军五联队的少校考核官黄植诚,坐进了编号5361的F-5F战机座舱。这机型在当时算是台军手里的宝贝疙瘩,性能拔尖,谁都没料到这架先进战机会在当天上演一场跨越海峡的特殊飞行。 后座坐的是中尉飞行员许秋麟,按计划黄植诚要考核他的飞行技术。起飞后没多久,黄植诚就开口了,说要练仪表飞行,让许秋麟把座舱盖遮暗。这借口听着合情合理,许秋麟没多想就照做了。可仪表盘上的航向指针悄悄偏了方向,战机没往训练空域飞,反倒朝着大陆沿海的方向钻了过去。 等许秋麟察觉到不对劲的时候,机身已经越过了海峡中线。他瞬间慌了神,扯着嗓子要求返航,语气里满是急惶。黄植诚心里早有准备,但被突然戳破还是免不了一惊。他握着操纵杆的手没松,转头对着后座沉声说:“你要是不想回大陆,那跳伞吧!” 这话一出,座舱里的空气都凝住了。黄植诚没逼他,反倒调转机头往台湾控制的东引岛飞去。那会儿战机燃油已经消耗不少,每多飞一分钟都多一分风险,但他还是坚持要让许秋麟在安全区域跳伞。 直到确认许秋麟拉开伞包,白色的伞花在东引岛上空撑开,亲眼看着人往地面落去,黄植诚才重新校准航向,再次朝着福州机场的方向飞去。 九点二十八分,这架F-5F战机稳稳降落在福州机场的跑道上。轮胎接触地面的瞬间,机场上的工作人员都愣住了,反应过来后立刻围了上去,掌声和欢呼声一下子就炸开了。 谁都知道,这是又一位心向祖国的飞行员回来了。黄植诚打开座舱盖走下来的时候,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只有眼底藏着一丝如释重负。 这事儿当天就震动了两岸。要知道,黄植诚可不是普通飞行员,他出身空军世家,在台军里前途光明,能放弃一切选择回归大陆,这份决心格外难得。 而且他这一飞,直接让台空军闹出了大动静,不光好几名将领因此丢了官,三个月后连时任“国防部长”高魁元都被迫下台了,可见影响有多深。 大陆这边对他的到来格外重视。福州部队和空军领导机关很快就开了欢迎大会,明确表彰他的正义之举,还当场批准他加入人民解放军。 没过多久,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邓颖超特意接见了他。邓小平握着他的手,称赞这是“爱国行动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邓颖超也勉励他好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建设出力。 当时空军司令员张廷发还亲自签署命令,任命黄植诚为空军某航校的副校长。除了职务安排,他还拿到了65万元奖金,这笔钱在八十年代可不是小数目,足见大陆对这类爱国行为的认可。 后来到了1988年,他又被授予上校军衔,一路成长为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戴上了少将军衔,还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 其实在黄植诚之前,台海上空早就有过不少类似的故事。从四十年代刘善本驾机投奔延安开始,先后有四十多位国民党空军人员驾机回到祖国大陆,六十年代的徐廷泽、黄天明,七十年代的赵明哲,都是这条路上的先行者。 不过黄植诚这一次格外受关注,不光因为机型先进,更因为他那句“不想回就跳伞”的处置,既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又尊重了他人的选择,透着股磊落劲儿。 后来有人问过他当初为啥这么做,黄植诚说得很实在,就是不满台湾当局反统拒和的政策,打心底里拥护祖国和平统一。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他后来几十年里一直为两岸和平发展奔走,好几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建立军事互信,盼着两岸青年能一起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 1988年之后,大陆停止了对驾机起义人员的奖励,李大维成了最后一位获此待遇的飞行员。 但黄植诚的故事没跟着过时,直到现在提起来,还能让人想起那个在海峡上空坚持初心的飞行员,想起他那句干脆利落的话,更想起两岸同胞骨子里割不断的联系。他的选择不光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更在两岸关系的记忆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