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村里当婆婆八年,儿子儿媳生娃后我让他们选:我带娃就不出钱,我不出钱就每年给三万,让他们自己拿主意 儿子当时搓着手,看看我又看看儿媳,没敢先说话。儿媳放下怀里的娃,皱着眉说:“妈,哪有这么选的?您帮着带娃,我们也不能让您贴钱,可您要是不帶,三万块钱在城里找个靠谱的保姆都不够啊。” 我坐在炕沿上,手里攥着刚纳好的鞋底,慢悠悠说:“我知道城里保姆贵,但我这身子骨也不算结实,带娃得操心费力,白天黑夜连轴转,我要是带了娃,就没力气再出去打零工挣钱;要是不帶,我还能去村口的大棚帮着摘菜,一年攒三万给你们,你们自己盘算着来,怎么都成。” 儿媳没接话,扭头回了屋,儿子跟进去没多久,俩人就小声吵了起来。我没凑过去听,心里有数 —— 他们刚在县城买了房,每月要还房贷,儿媳生娃后没上班,家里就靠儿子一个人挣钱,确实紧巴。但我也有我的难处,老伴走得早,我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供他读完大学,手里就剩几万块养老钱,要是又带娃又出钱,将来我要是生个病,连个应急的钱都没有。 过了三天,儿子来找我,说他们商量好了,选我每年给三万,他们自己找保姆。我没多说,点了头,当天就把家里的存折拿出来,先取了一万五给他们,说剩下的年底再给。儿媳接过钱的时候,脸色好看了点,说了句 “谢谢妈”。 之后他们就托人在县城找了个保姆,四十来岁,看着挺老实。头一个月倒没出啥事儿,儿媳偶尔还跟我视频,说保姆带娃挺细心。可没过俩月,儿媳就哭着给我打电话,说保姆偷偷拿家里的钱,还把娃放在婴儿车里不管,自己在客厅刷手机,娃从车里爬出来摔在地上,额头磕了个包。我一听就急了,赶紧揣了点钱往县城赶,到他们家的时候,娃还在哭,儿媳抱着娃,眼睛又红又肿,保姆站在旁边,嘴里还嘟囔着 “娃自己爬出来的,跟我没关系”。 我没跟保姆吵,先接过娃看看额头,还好只是肿了个包,没破皮。然后我看着保姆说:“你要是不想带,现在就走,工钱我们一分不少给你,但你要是故意糊弄,今天这事儿咱就得说道说道。” 保姆见我态度硬,又看儿媳在旁边抹眼泪,没敢再犟嘴,收拾东西就走了。 晚上我留在他们家,帮着哄睡了娃,儿媳坐在沙发上跟我说:“妈,我之前真是糊涂了,以为有了钱就能解决事儿,没想到保姆这么不靠谱。这俩月,我天天上班提心吊胆,总怕娃出事儿,今天要是您没来,我都不知道该咋办。” 我给她倒了杯热水,说:“不是妈当初非要让你们选,是我怕我带娃你们不放心,又怕我出钱了,你们觉得理所当然,到最后落埋怨。” 儿媳接过水杯,眼泪又掉下来:“妈,是我错了,我不该觉得您算得清,您都是为我们好。您要是愿意,以后还是您来带娃吧,那三万我们不要了,我每月给您两千块零花钱,您想吃啥就买啥。” 我笑了笑,说:“零花钱不用给,你们还房贷不容易,我带娃就图个安心,看着娃长大,比啥都强。” 从那以后,我就搬到了县城,跟他们一起住。每天早上我早早起来做早饭,然后带娃下楼遛弯,等儿媳上班走了,我就回家给娃喂辅食、哄睡,下午再推着娃去菜市场买菜,晚上儿媳回来,我们一起做饭,儿子下班到家,就能吃上热乎饭。周末的时候,儿子儿媳带着我和娃去公园玩,看着娃在草坪上跑,儿子帮我拎着水壶,儿媳给我递水果,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有次邻居阿姨来串门,跟我说:“你这婆婆当得真好,又带娃又做饭,你儿媳对你也贴心,不像我们家,天天为了带娃的事儿吵。” 我笑着说:“其实一家人哪有那么多计较,互相体谅着来,日子就好过了。当初我让他们选,也不是故意为难,就是想让他们知道,不管选哪条路,我都支持他们,只要一家人好好的,比啥都强。” 现在娃都快两岁了,会喊 “奶奶” 了,每天早上一醒就扑到我怀里,抱着我的脖子喊 “奶奶抱”,我这心里啊,就跟揣了个暖炉似的。儿媳现在也常跟我说:“妈,幸亏当初您没跟我置气,还愿意来帮我们带娃,不然我真不知道该咋弄。” 我总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咱们都是为了娃,为了这个家,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有时候晚上哄睡了娃,我坐在阳台看着楼下的灯火,心里琢磨着,当初那个选择没选错,不管是带娃还是出钱,只要一家人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现在我们家,再也没有以前的别扭劲儿了,儿子下班回来会主动帮我洗碗,儿媳周末会陪我去逛街,娃在中间蹦蹦跳跳,这样的日子,才叫踏实,才叫幸福
我在村里当婆婆八年,儿子儿媳生娃后我让他们选:我带娃就不出钱,我不出钱就每年给三
									
										
										外向圆月
									
									
										
										2025-10-29 05:40:03
									
								
							
									
										
										0
									
									
										
										阅读: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