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宜从韩国回到陕西咸阳的家,推开门时,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她拎出为家人准备的韩服,父母捧着衣物反复摩挲,眼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这份跨越国界的心意,让寻常的家变得格外热闹。 母亲早记挂着女儿的口味,厨房里早已备好相宜最爱的搓搓面。案板上,醒好的面团泛着麦香,母亲揪起一块,手指翻飞间,粗细均匀的搓好的面落入沸水,滚两滚便捞进白瓷碗。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她舀起一勺烧得冒烟的菜籽油,“滋啦”一声泼在鲜红的辣子面上,油花裹着椒香瞬间腾起,混着葱沫的清香,满屋子都是关中烟火气。 相宜端过面,顺手剥了瓣大蒜——老陕常说“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筷子挑起面,筋道的面条裹着油辣子,入口先是辣香,再是麦面的清甜,她吃得鼻尖冒汗,连说“还是家里的味儿最地道”。 这碗搓搓面,藏着关中面食的讲究。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十月播下的冬小麦,经一冬风雪滋养,到次年七月才收割,长周期养出了优质麦香。秦岭以北的黄土地,昼夜温差大,让面粉自带韧劲,比别处的面粉更适合做筋道的面食。做面时,水里加勺盐揉面,醒面一小时,这样搓出的面、拉好的油泼面,入口才够光滑筋道。无论是搓搓面的朴实,还是油泼面的热烈,都是老陕对生活的认真。 相宜吃得满足,母亲坐在一旁笑:“爱吃就多呆,天天给你做。”窗外阳光正好,一家人围着餐桌,一碗面、一瓣蒜,便是最踏实的幸福。正如古诗所言“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归乡的温暖,大抵就藏在这样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里;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碗面里的麦香,更是关中大地对辛劳的馈赠。 如今相宜吃面的模样,成了关中面食最生动的宣传——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食物本真的香,和藏在面里的乡愁与亲情。 欢迎大家来大美陕西旅游,品陕西油泼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