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3年,秦桧的后人秦大士中了状元,结果乾隆得知此事后,居然直接当着众人的面问

代天谈历史 2025-10-29 17:02:27

1753年,秦桧的后人秦大士中了状元,结果乾隆得知此事后,居然直接当着众人的面问道:“秦爱卿,大家都说你的祖上是南宋的秦桧,可真是如此?” 秦桧南宋高宗朝当宰相,本该是国家栋梁,结果一头栽进金人议和的坑里,对外人低三下四,对内还下黑手整死岳飞,搞得国家元气大伤。岳飞那句“还我河山”喊得震天响,可秦桧偏偏用莫须有三个字就把人钉死牢里。从那以后,秦家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秦桧自己膝下没儿子,可他哥哥秦梓那一支传了下来,迁到安徽当涂,又辗转到江苏江宁。这秦梓可不像弟弟那么混账,当官时还算清正,帮地方修桥铺路,百姓日子过得稳当点。可惜,血脉一近,骂名就甩不掉,秦家后人出门办事,总得低头哈腰,别人一听姓秦,就翻白眼。 秦大士生在1715年,江宁秦家老二,从小家境一般,父亲秦有伦是秀才,家里七个儿子,全靠他一人拉扯。秦大士小时候就显露出头角,五六岁能背诗,十来岁写文章,邻居都说他有出息。家里穷,父亲省吃俭用,请老先生来家教书。秦大士每天从早读到晚,冬天手冻僵了还握笔练字,夏天蚊子叮也不管,就为多记几个字。长大后,他开始赶考,二十八岁那年乡试中举,家里杀鸡宰鸭庆祝,可这只是开头。会试考了几年,屡屡落榜,他咬牙坚持,边教书边备考,卖字画换饭钱。乾隆十七年,三十八岁的他终于殿试过关,考官看卷子直摇头,不是文章差,是姓氏惹事儿。 乾隆这皇帝,爱才心切,看秦大士的策论写得鞭辟入里,论古今政事头头是道,感慨好久没见这么有料的了。可一查家谱,江宁秦氏,联想到南宋那档子事儿,就犯了踌躇。秦桧的罪过是明摆着的,卖国贼的标签扣得死死的,乾隆不想让这阴影污了科举的公平。可他也知道,株连后人没道理,思来想去,决定亲自试探。结果秦大士那句“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出口,乾隆乐了。这话听着简单,里头门道大,既承认了血缘,又划清界限,说自己这辈人不会重蹈覆辙,还顺带拍了皇帝马屁,意思是今上英明,不会出赵构那样的昏君。乾隆一高兴,当场钦点状元,秦大士的帽子稳了。 中状元后,秦大士进翰林院,当修撰,专管编国史。这活儿不轻松,每天对着古籍翻来覆去,校对史料,润色文字,得对得起历史。他干得卖力,乾隆十九年升咸安宫总裁,教皇子读书,讲经史,学生们笔记记得飞起。二十二年,当庶吉士教习,上书房值班,皇帝巡视时他汇报进度,从不含糊。二十三年,大考拿一等第二,晋侍讲学士,京官试又一等,步步高升。二十五年,会试同考官,盯着贡院考生,防作弊防得滴水不漏。二十七年,主考福建乡试,坐船去福州,阅卷时挑剔细致,只选真材实料。二十八年,又会试同考,累了请假养老,乾隆不批,他只好接着干。 秦大士仕途顺,可世道偏见深,背地里总有人戳脊梁骨,说他沾了秦桧的光。乾隆二十五年左右,他去杭州公干,顺道游西湖,和几个文友逛岳王庙。庙前那铁铸跪像,秦桧夫妇跪得死死的,游客指指点点,有人故意问他感想。秦大士不慌,从容写下“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两句诗一出,酸儒闭嘴,众人服气。这诗直白,承认姓氏的耻辱,却用行动洗刷,意思是宋以后人见秦桧就羞愧,他自己到祖坟前也觉对不起秦这个姓。从此,这联语传开,秦大士的名声更响。

0 阅读:71

评论列表

坚持锻炼

坚持锻炼

2
2025-10-29 20:24

我怎么觉得“人从宋后羞名桧”,应该是从宋以后人们起名都羞叫什么什么桧。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