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年,孝庄安心的闭上了眼睛,她最喜欢的孙子康熙,立即下令:拆掉太皇太后最中

代天谈历史 2025-10-29 17:02:31

1687年,孝庄安心的闭上了眼睛,她最喜欢的孙子康熙,立即下令:拆掉太皇太后最中意的几座宫殿,葬礼也不要举办!直到过了37年,康熙死,孝庄才得以下葬。 说起孝庄这女人,得从她科尔沁蒙古贝勒家说起。那是天启五年,十三岁的布木布泰远嫁关外,成了皇太极的侧福晋。满蒙联姻本就是政治牌,她进门后也没闲着,帮着打理后宫琐事,还生下儿子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太极起初还行,俩人一起议军务,她脑子活络,几次帮他点破大臣间的猫腻。可生了仨闺女后,皇太极就变卦了,转头宠上她姐海兰珠。那女人心眼多,爱在皇帝跟前叽咕坏话,皇太极信了,从此不踏慈宁宫门槛。孝庄就这么被晾一边,日子过得寡淡,但她没钻牛角尖,转头就把精力全搁儿子身上。教福临识字练箭,叮嘱他当皇帝得管好百姓,别学那些贪杯好色的毛病。福临这小子天分高,顺治登基后还真干出点名堂,减税清吏,搞得朝野稳当不少。 皇太极崇德八年突然没了,宫里乱成一锅粥,没遗诏,诸王大臣抢位子。孝庄顶着压力,四处串门拉票,手里攥着皇太极旧物当信物,硬是把六岁的福临推上龙椅。多尔衮摄政,她在后头暗中盯着,平衡满蒙势力,顺治长大后她还劝他娶蒙古媳妇稳联盟。可顺治这人,政事上靠谱,感情上就是个愣头青,独宠董鄂妃,啥都听那女人的。孝庄劝不动,气得直摇头。结果顺治二十岁就染天花走了,留下八岁玄烨,也就是康熙。宫里皇子一堆,没一个出挑的,孝庄又出手了,抱起玄烨见大臣,教他背祖宗规矩,帮他摆平鳌拜那帮权臣。康熙小时候命苦,爹不疼娘不爱,顺治偏心董鄂妃,他四岁得天花还被赶出宫隔离。要不是孝庄偷偷接回去喂药擦身,这孩子早没了。她把他拉扯大,教骑射读史,祖孙俩黏得像亲爷孙。康熙八岁登基,孝庄垂帘听政,帮他收三藩,平吴三桂,稳住大局。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七十五岁,病得起不来身。康熙守在跟前,握着手不撒口。她临了撂下一句遗愿:死后别跟皇太极合穴,得搁顺治边上。康熙点头答应,人一走,他就下令拆慈宁宫东五所,那地方是孝庄平日爱住的,砖瓦梁柱全拆了,运到遵化东陵外,按原样搭起暂安奉殿,把梓宫搁里面。葬礼呢?啥也不办,就这么晾着。宫里人议论纷纷,康熙为啥这么干?说白了,孝庄不愿回昭陵跟皇太极挨着。皇太极当年冷落她,她咽不下那口气,早年恩爱算啥,失宠后她就看透帝王家那些破事。搁她那儿,情义薄如纸,还不如守着儿子顺治。康熙孝顺,祖母的话得照办,可清朝祖制严,皇太后得葬祖陵,规格不能乱。孝庄地位高,搁顺治孝陵边上,陵寝得低于孝陵,这就犯了尊卑倒置的忌讳。康熙纠结,风水师来回测,图纸改了又改,愣是没下定决心。搁那儿停灵,等于给祖母留面子,又不碰祖宗规矩的红线。 这事儿搁康熙一辈子都解不开,他亲征准葛尔,巡视江南,忙得脚不沾地,可每年春秋两季,必去暂安奉殿磕头烧纸。殿外风水墙高筑,里面梓宫日夜守着,康熙批折子时还念叨祖母教导。三十五年过去,他晚年体衰,畅春园里传位四子胤禛,就是雍正。康熙六十一年冬头崩了,遗诏里头特意提了孝庄梓宫,得赶紧办。雍正上台,动作快,派钦天监重测东陵,挑中昌瑞山一带,背山面水,龙脉连着孝陵。雍正二年,陵工大动,石匠凿山运料,三年搭起昭西陵,红墙黄瓦,石像生排两边。雍正三年十二月,銮驾抬棺入宫,鼓乐响彻陵道,百官随行,孝庄终于下土,跟顺治孝陵挨着。昭西陵建得气派,却没逾矩,规格刚好卡在祖制边上。

0 阅读:85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