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 英国先松口了,香港法官的“方便面”还能维持多久   英国刑事法庭彻底

地缘历史 2025-10-29 17:59:04

大快人心! 英国先松口了,香港法官的“方便面”还能维持多久   英国刑事法庭彻底放开律师佩戴假发限制的消息传来,香港司法界那顶戴了近百年的“方便面”假发,终于被推到了非改不可的关口。   就在10月24日,英国律师公会一纸新规,正式允许刑事法庭律师不再佩戴假发,理由是“舒适性”和“实用性”。   但没人怀疑,这背后真正的推力,是对“殖民味”的清算,是对多元文化的回应。   假发的设计本就是为白人发质量身定制,戴在非裔律师头上不仅滑稽,甚至带有某种冒犯。   如今英国自己都承认这玩意儿“不合时宜”,香港的法庭却还把它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正装”。   问题是,这顶假发在香港还能撑多久?   在终审法院都已经改穿黑袍配白领带的大背景下,高等法院和刑事法庭却依然坚持“全副武装”。   不光法官,大律师也照规矩戴上那顶令人出戏的卷发套,就像时间停留在1997年之前。   而每次庭审画面出现在电视或报纸上,都会让年轻一代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割裂感:我们到底是哪国的法庭?   支持保留传统的人,当然有他们的理由。比如说,假发象征着司法的权威,戴上它,仿佛可以瞬间从“人”变身为法律本身。   但别忘了,这种“权威感”其实来自殖民体系的审美。   假发确实能模糊出庭人的个人特征,可香港不是在讨论“国安”问题,而是在讨论司法的现代性。真正的权威,难道不该来自专业与公正?   还有人说,假发是普通法传统的一部分,去掉它就像是扔掉了体系的象征。但全世界的普通法国家都在变。   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牙买加——都不戴了。连英国都不强制戴了。难道香港要成为全世界最后一个守着“殖民图腾”的城市?   假发不光是象征,更是一种沉重的现实。   300英镑一顶的基础款还算是便宜的,高级定制甚至要一千五百英镑以上,对刚入行的年轻律师来说,简直是一种不对等的门槛。   关键是,这玩意儿既热又闷,戴上它在法庭里坐几个小时,跟蒸桑拿没差别。   有的假发甚至是“传家宝”,几代人轮着戴,细想一下就让人头皮发麻。   假发的存续,已经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改”的问题。从2024年开始,香港已经在多方面去殖民化。   立法会删除了“女皇陛下”“总督”等殖民词汇;警队不再喊“Yes, Sir!”,改说“是,长官”;   连法庭的用语也逐渐摒弃了殖民遗留的称呼。唯一还在那里撑场面的,就是那顶假发。   有立法会议员直接点名,那是假发是三座“殖民遗毒”大山之首。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当下香港社会对身份认同的深刻焦虑。   继续戴着假发,等于在法庭上每天上演一场“殖民复刻剧”,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   最尴尬的是,连假发的祖宗英国都不演了,香港却还在照本宣科,这不是坚持传统,这是拒绝现实。   有退休法官指出,这顶假发的问题不只是外在形式,而是潜移默化的内在认同。   年轻一代的律师从小在祖国成长,却在踏入法庭的那一刻被告知要扮成“英伦贵族”,这不仅是身份的错位,更是认同的撕裂。   司法最终服务的是人民,而不是某种历史幻象。   英国这次的改革,是一次明确的信号:传统可以尊重,但不能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香港司法界若视而不见,最终只会被现实拉扯得越来越远。   尤其是在中国司法现代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香港若继续固守“殖民样板间”,势必会影响其在国家司法体系中的协同度与合法性。   有人担心,摘掉假发会让法庭失去庄严感。可真正的庄严从来不是靠一圈圈白卷毛撑起来的。   正义的象征应当是理性、专业和公平,而不是一顶从十八世纪流传下来的头套。香港的司法要赢得尊重,就必须学会从实质出发,而非形式取胜。   如果连英国都能在350年后放下执念,香港还有什么理由坚持?   那顶“方便面”,再怎么卷,也卷不出时代的主旋律。更多年轻律师和法官已在心里做出了选择。   他们不是不尊重传统,而是清楚知道:真正的传承,是让制度与时俱进,而不是让历史成为包袱。

0 阅读:34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