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被举报多次购买礼物送老师#【晚报来论 | 被举报“多次购买礼物送老师”,#家委会怎么成了老师后援会#?】“家委会”话题又一次引发关注。近日,有网民在“问政四川”平台反映,成都某中学高二某班级家委会,多次用班费购买礼物送老师,增加家长负担。对此,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回复称,涉事中学确实存在家委会自发组织收取班级基金,用于“代购代买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补充物品”的情况。目前,教育部门已指导学校对全校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严禁教师以任何形式收受礼品礼金。
妇女节送蝴蝶兰,端午节送车厘子,教师节送颈椎按摩仪和鲜花......根据爆料网民提供的信息,涉事家委会对于老师真可谓“关怀备至”。每逢节日必有礼品送达,几乎节节不落。爆料网民提供的材料不仅有班费的开支明细,还有聊天记录截图作为佐证,可信度很高。
在回应中,青阳区教育局承认有班级收取班费,称班费是用于“代购代买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补充物品”对是否有老师收受礼品上不置一词,颇有避重就轻之嫌。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要求,教师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
家委会到底有没有利用班费给老师买礼物?所买礼品跟爆料网民的反映是否一致?有多少老师收受了礼品?这些问题事关事件定性,公众关注度极高,不能含糊其词。针对此事,当地教育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展开调查,把这些问号一一拉直。如果发现违规收受礼品问题,应依法依规做出处理。
成立家委会本是为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家委会职责是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遗憾的是,部分家委会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有些家委会工作不力,直接沦为了摆设。有些家委会不管监督,一味逢迎讨好老师,在该提意见建议时默不吭声,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礼倒是十分积极,成了老师的“后援会”,严重背离了成立家委会的初衷。
家委会利用班费给老师买礼物等乱象频发,其中固然有部分成员假公济私的原因,也跟学校和老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乱象都是学校和老师默许的结果,有些甚至源于老师的幕后指导。
治理家委会乱象,从严管老师开始,这个思路,没有错。(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张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