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霍夫,滚蛋!”这一口号响彻了荷兰的街头。荷兰首相斯霍夫遭到民众抗议,荷兰民众用行动表达对斯霍夫的不满。 有人手里紧紧攥着一叠皱巴巴的生活账单,纸边被反复揉捏得发毛,账单上红色的金额数字刺眼得很。 还有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外套,手里举着张斯霍夫的打印照片,照片上的人脸被粗粗的黑笔划了个大大的叉,叉痕边缘还带着墨水晕开的印记。现场没有混乱的打砸,却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愤怒,连空气都好像被这股情绪绷得紧紧的。 法新社的记者在现场做了统计,光达姆广场周边就聚集了至少五万人,再加上从鹿特丹、海牙、乌得勒支等城市赶来的民众,全天参与抗议的人数差不多有十五万。 穿着荧光绿反光背心的警察沿着街道两侧站成一排,没有主动阻拦,只是维持着秩序,偶尔帮老人递瓶水 —— 大家都是奔着 “要说法” 来的,没想着搞破坏,就是想让坐在首相府里的斯霍夫听听普通百姓的难处。 这股怒火不是凭空烧起来的,最核心的就是 “钱” 的事儿。欧盟统计局今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荷兰去年的通胀率一度飙到 11.2%,即便今年有所回落,也还维持在 6.5% 的高位。这数字听着抽象,落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就是实实在在的压力。 超市里的变化最直观。之前一欧元能买两个全麦面包,现在只能买一个,个头还比以前小了一圈。普通装的牛奶价格涨了近三成,有家庭主妇在抗议现场跟记者吐槽,现在去超市得拿着计算器算账,捡最便宜的蔬菜买,肉只能周末偶尔给孩子改善伙食。 更让人心疼的是能源费用,去年冬天斯霍夫政府以 “财政紧张” 为由砍了能源补贴,结果老百姓的电费、燃气费一下子涨了两倍多。 阿姆斯特丹的单亲妈妈萨拉接受荷兰《电讯报》采访时红了眼,她说自己现在每天只敢做一顿热饭,晚上就吃点面包夹奶酪,孩子吵着要喝热牛奶的时候,她都得找借口搪塞。 “我不是舍不得给孩子喝,是真的交不起电费。” 萨拉的声音带着哽咽,“斯霍夫坐在温暖的办公室里,肯定不知道我们这些人冬天连暖气都不敢开的日子有多难。” 除了生活成本,移民政策也是压垮民众耐心的一根稻草。去年斯霍夫政府突然宣布,要把难民接收配额提高,计划一年内多接收两万名难民。 这事儿一公布,荷兰本地人的不满就炸了锅。本来荷兰的就业市场就不宽松,年轻人找份稳定工作都得挤破头,现在突然多出来这么多难民,大家担心就业机会被分走,学校、医院这些公共资源也会变得更紧张。 海牙的出租车司机扬也去了抗议现场,他开了十年出租车,最近半年的收入降了一大截。 “以前一天跑下来能赚三百欧元,现在顶多两百,还要扣掉租金和油钱,到手没多少。” 扬手里的牌子上写着 “先顾荷兰人,再顾别人”,他说自己不是排斥难民,是政府得先把本地人的日子顾好,“总不能让我们饿着肚子去帮别人吧?” 其实早在半年前,荷兰的农民就因为政策闹过一次。当时斯霍夫政府为了达到欧盟的环保要求,强制要求农民减少氮肥使用,甚至要拆除一部分小型农场。 农民们开着拖拉机堵了高速公路,说政府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那时候斯霍夫没太当回事,只派了个低级别的官员去谈判,最后也没谈出个结果,农民的不满就这么攒了下来。现在生活成本的压力一叠加,之前没消的火气加上新的怨气,就变成了这次大规模的街头抗议。 面对这么大的动静,斯霍夫总算有了回应。他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了条视频,穿着西装,表情严肃地说政府已经注意到民众的困难,正在制定新的补贴政策,会尽力帮大家减轻负担。 可老百姓根本不买账,视频下面的评论区全是质疑的声音,有人骂他 “只会说漂亮话,没见过实际行动”,还有人翻出他去年的发言截图,“去年你也是这么说的,结果补贴呢?影子都没见着”。 荷兰民意调查机构 Ipsos 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更让斯霍夫头疼。他所在的自民党支持率从之前的 23% 掉到了 15%,他本人的支持率更是只有 18%,创下了他 2022 年上台以来的最低纪录。 更麻烦的是,联合政府内部也开始出现裂痕,基督教民主联盟的领导人公开表示,斯霍夫必须重新调整能源和移民政策,不然联合政府很可能撑不下去。 现在阿姆斯特丹街头的抗议虽然暂时平息了,但民众的怒气并没消散。达姆广场的地面上还留着几张被踩皱的标语,其中一张上面写着 “斯霍夫,别等我们再喊你滚蛋”。有抗议组织者说,要是到月底政府还没拿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们会组织更大规模的集会,到时候可能会有更多人从荷兰各个城市赶来。 说到底,荷兰人不是喜欢上街抗议,是真的被逼到了份上。工资没怎么涨,物价却一个劲地往上跳,政府的政策又总跟老百姓的需求拧着来,换谁都会有火气。斯霍夫要是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光靠发视频、说空话敷衍,肯定过不了关。老百姓要的不是好听的承诺,是能让他们买得起菜、交得起电费、找得到工作的实在办法 —— 要是连这些都做不到,“滚蛋” 的喊声只会越来越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