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再降25点!降息+资金回流双击,A股反弹要来了?10月29日凌晨,美联储

戴财品商业 2025-10-30 01:49:46

美联储再降25点!降息+资金回流双击,A股反弹要来了?

10月29日凌晨,美联储议息会议的结果不出市场所料: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来到4.00%-4.25%区间。这是2025年美联储的首次降息,消息传开后,A股市场早盘就有了反应——沪指一度冲高近0.8%,科创50指数开盘涨超2%,存储芯片、CPO等科技板块率先发力。

一边是全球流动性宽松的信号明确,一边是人民币汇率升破7.10关口带来的外资回流预期,不少投资者都在问:这波“降息+资金”的双击,真能把A股推向反弹吗?

一、降息落地:不是“大水漫灌”,但流动性闸门确实松了

财财认为,这次美联储降息,市场早有预期,但真正落地后,对A股的传导路径比想象中更清晰。

最直接的影响先落在汇率上。降息消息公布后,美元指数短线跳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顺势升破7.10,最高摸到7.0995,创下11个月以来的新高。汇率走强背后,是中美利差的收窄——此前一度拉开的利差现在缩至1个百分点以内,这直接改变了年初外资外流的格局。

从资金动向看,北向资金已经提前“用脚投票”。虽然10月中旬曾出现单日净流出,但三季度整体持仓市值已达2.58万亿元,连续三个季度增长。而10月29日降息当天,早盘半小时北向资金就净买入超20亿元,重点加仓了半导体设备和新能源赛道,显然是冲着流动性宽松的红利来的。

更关键的是美联储释放的长期信号。点阵图显示,19位官员里有9位认为2025年累计降息幅度应达75个基点,也就是说年底前可能还有两次降息。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政策正从“紧盯通胀”转向更中性的方向,这意味着全球流动性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紧绷,对需要长期资金支撑的科技成长股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二、内外共振:国内政策早已备好“托底礼包”

美联储打开流动性闸门的同时,国内的政策支撑也早已到位,内外形成了难得的共振效应,这一点财财早有观察。

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已经在10月14日收官。这笔资金的投向很有讲究: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000亿元砸向设备更新,剩下的8000亿元全给了“两重”建设。从效果看,前8个月以旧换新已经带动销售额超2万亿元,设备更新补贴支持了8400个项目,这些都在实实在在地拉动内需。

经济基本面也给出了“稳”的底气。前三季度GDP突破101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6%,比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快了不少。更关键的是消费的复苏——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这说明经济的内生动力正在慢慢起来。

货币政策的空间也被打开了。美联储降息后,市场开始预期11月国内MLF利率可能跟进下调。虽然目前还没动静,但从近期两融数据能看出资金面的暖意:截至10月24日,两融余额达到24572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2.53%,成交额占比接近12%,说明场内资金的活跃度在提升。

三、资金动向:北向内资有分歧,但长期资金在布局

不过资金回流不是普涨行情的信号,财财注意到,从近期的资金流向看,结构性特征特别明显。

北向资金的偏好已经变了。以前爱买消费、金融股,今年三季度却把电子行业作为加仓重点,持仓市值增加超1500亿元,占比提升到15.17%。这和全球科技周期的复苏有关,毕竟美联储降息后,成长股的估值吸引力会显著上升,而A股的半导体、AI算力板块刚好踩在这个风口上。

内资的动向则有点“纠结”。10月13日那天,A股还出现过5233家下跌、仅180家上涨的情况,成交额也掉到1320亿元,说明散户和部分游资还在观望。但机构资金在悄悄布局:科技类ETF10月以来净流入超300亿元,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在三季度也加大了对电力设备、半导体的配置,显然是看好长期机会。

这种分歧其实是好事。2015年那种靠散户资金推起来的行情容易暴涨暴跌,而现在以机构和外资为主导的资金结构,更能支撑行情向“有业绩的方向”集中。像北方华创、澜起科技这些研发费用占比超20%的硬科技企业,已经连续几天出现资金净流入,就是最好的证明。

四、反弹的底气与隐忧:这三道坎得跨过去

虽然利好不少,但财财认为,要说A股就此开启全面反弹,还得先迈过三道坎。

第一道是估值的“性价比”问题。当前沪深300市盈率在12倍左右,处于近十年30%分位以下,看起来不贵,但结构性分化很严重。有些热门科技股的市盈率已经炒到百倍以上,而地产、基建板块还在10倍以下徘徊。要是资金只盯着少数热点炒,很容易形成局部泡沫,一旦情绪退潮就会回调。

第二道是房地产的“拖累效应”。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3.9%,商品房销售额降了7.9%,而且9月单月投资降幅扩大到21.3%。房地产产业链牵涉到钢铁、水泥、家电等上百个行业,只要这个“老问题”没缓解,大盘就很难轻装上阵。虽然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降幅略有收窄,但环比还是在跌,市场信心恢复还需要时间。

第三道是美联储政策的“不确定性”。这次降息虽然落地,但鲍威尔也说了“不会快速调整利率”,意味着不会进入持续性降息周期。更关键的是通胀风险还没完全消失,6月美联储曾上调过2025年核心PCE预期到3.1%,要是后续美国通胀反弹,不排除暂停降息的可能,到时候全球资金流向又会逆转。

五、反弹的“窗户”开了,但得盯紧这三个信号

综合来看,财财认为美联储降息确实给A股打开了反弹的“机会窗口”:外部有流动性宽松托底,内部有政策和经济韧性支撑,资金也在向高景气赛道集结。但这更可能是“结构性反弹”,而不是全面普涨,想抓住机会得盯紧三个信号。

首先看国内货币政策会不会跟进,11月的MLF利率是否下调是关键。如果国内也释放宽松信号,内外合力下,科技成长股的行情能走得更远。其次看北向资金的持续性,要是能保持每月300亿元以上的净流入,说明外资对A股的信心是真的回来了。最后看三季报的业绩兑现情况,那些能拿出营收、利润双增长的科技企业,才值得长期持有。

说到底,美联储降息是“送东风”,但A股能不能“起飞”,最终还是看自己的基本面。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纠结“会不会反弹”,不如聚焦有政策红利、有技术壁垒、有业绩支撑的板块,在震荡中找机会,比盲目追高要靠谱得多。

0 阅读:1
戴财品商业

戴财品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