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请来家长,安世半导体将迎来大结局! 应欧盟委员会邀请,中国高级技术代表团将于10月30日抵达布鲁塞尔,就解决中国对欧盟稀土出口管制问题展开讨论! 这场备受瞩目的会谈选在10月30日举行绝非偶然。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已经确认,为迎接中国高级别技术代表团的到访,双方早在10月27日就举行了预备会谈。欧盟与中国选择坐下来谈,说明双方都清楚贸易战没有赢家。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欧盟绿色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材料。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长期向欧盟供应稀土,对其产业转型提供了实质性支持。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如今急于解决稀土供应问题,正是因为担心整个欧洲汽车业可能陷入停滞。 中国近期的稀土出口管控措施其实是产业升级的必要步骤。这些措施不是为了切断供应,而是确保稀土产业链的长期稳定。中国商务部在措施宣布前,就已通过双边对话机制通知了相关国家和地区,还专门为欧洲企业设立了"绿色通道"。事实最有说服力——2025年上半年,超过60%的欧盟企业通过这个通道顺利拿到了出口许可证。 欧盟一边谈判,一边也没忘记准备"后手"。他们正在制定应急计划,考虑增加本土矿产产量、实现供应商多元化,甚至要建立联合采购与战略储备中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不忘提及动用"反胁迫工具",将其称为欧盟"最强大的贸易武器"。 安世半导体僵局成为中欧贸易关系的另一个焦点。荷兰政府9月30日以公司治理不善为由接管了安世半导体。消息人士透露,此举的真正原因是担心该公司前CEO张学政计划将欧洲产能转移到中国,包括裁减40%的欧洲员工并关闭慕尼黑研发机构。 中国商务部的回应迅速而坚定——禁止安世半导体产品从中国出口。这一决定直接冲击全球汽车制造业,因为安世半导体虽然大部分芯片在欧洲生产,但约70%需要在中国完成封装后才能分销。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已纷纷警告可能因此出现生产中断。 安世半导体危机或许比稀土问题更容易破解。欧中官员已初步讨论允许安世半导体芯片临时出口的方案,以便在协商长期解决方案期间维持供应链稳定。欧洲汽车行业认为这是避免大规模生产中断的最可行方式。 德国经济部已经明确表达了对供应链问题的担忧。发言人卢伊萨-玛丽亚·斯波在柏林表示:"我们高度重视企业所面临的处境,并与受影响企业保持联系。我们对潜在的供应链难题表示担忧,并正与中国合作,以维护德国经济的利益。" 中欧贸易关系的真正症结不在稀土,而在认知。按照中方说法,欧盟需要摆脱地缘政治操纵,纠正对华认知偏差,回归理性务实的政策轨道。欧洲一些人把与中国的任何紧密合作都视为"依赖"和"风险",这种思维模式本身就成了问题的根源。 今天布鲁塞尔的会谈结果,将决定未来中欧技术贸易的走向。是走向合作共赢,还是陷入对抗双输,答案就藏在双方的智慧与诚意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