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恭被提名为国民党副主席,并发表惊人言论,国民党政客不要再做和平分裂的美梦。 近期,年逾古稀的两岸事务元老张荣恭获国民党提名担任副主席。他“和平分裂是死路”的振聋发聩之语,似巨石投水,于台湾政坛激起层层涟漪,引发广泛关注与震荡。 这绝非仅是个人表态,更意味着国民党自10月18日郑丽文接任主席后,正加速摒弃其往昔赖以存续的“战略模糊”之态,开启全新的发展走向。 这场路线调整,旨在剖析一种政治生存法则为何走入死胡同,以及一场以“清晰”为核心的重塑如何展开。 国民党过往采取的模糊策略,实则是一种处心积虑的政治算计。其妄图于“统独”光谱间寻觅所谓中间地带,这种行径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权宜之谋,难掩其分裂实质。 为规避被冠以“亲中”之名,该政党内部曾炮制出诸如“维持现状即和平”之类的论调,妄图以此自欺欺人、混淆视听。 前党主席朱立伦竟抛出“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这一谬论,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妄图以此淡化两岸核心争议,其行径实难被容忍。 面对民进党变本加厉的步步紧逼,这种模糊不清的立场暴露出显著弊端,在反击时显得软弱无力,难以形成有效对抗,实难守护应有的原则与底线。 民进党在行动上修改教科书,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国民党却因立场不清而被反扣上“隐性台独”的帽子,导致深蓝选票流失。 策略上的模糊也为党内投机主义创造了空间。 曾有青年委员主张放弃“九二共识”,更有郝龙斌提出大陆先承认“中华民国”的对话前提,被张荣恭批评为“推翻九二共识”,这使得党的路线愈发混乱,失去了核心支持者的信任。 战略模糊的代价是沉重的。在政治上,它不仅造成了国民党的身份认同危机,还在2024年的选举中,导致有候选人因不敢明确支持统一而败选。 党内基层干部士气低落,甚至不敢大声回答“国民党是否还支持统一”的问题。 经济上的代价同样巨大。在两岸关系渐趋恶化的宏观背景下,国民党态度暧昧、立场模糊,未能形成有效力量对“谋独”成性的民进党加以制衡,致使台海局势面临更多不稳定因素。 其后果是平潭至台北的货运航线停运,台农的释迦等水果滞销在仓库,甚至有半导体企业因大陆订单减少而裁员。 这些困境直接反映在民意上。10月民调结果令人瞩目,高达53%的民众对赖清德的施政表现持否定态度。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超六成民众对其两岸政策不予认可,凸显出民众对其相关举措的不满。 八成台企希望恢复两岸直航,连部分民进党支持者也希望两岸保持沟通,民众用数据表达了对政治算计后果的不满。 以张荣恭为代表的新领导层,正试图用“清晰”的统一论述取代“模糊”。郑丽文上任后,迅速任命了被视为“坚定统派”的张荣恭和马英九基金会的萧旭岑进入核心层,这本身就是一次明确的路线宣示。 张荣恭高调重提历史与法理,指出1945年日本降书中明记“台湾归还中国”,并强调台湾现行“宪法”以“国家统一”为目标。他以此从根基上论证“分裂”的非法性,为“统一”立场提供合法性支撑。 往昔的成功经验,如同坚实的基石,赋予他们十足底气。那些曾经的辉煌时刻,化作无形力量,支撑着他们在前行之路上笃定而自信。 张荣恭堪称2005年连战“破冰之旅”幕后的关键协调者。他在此次意义重大的行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推动相关事宜的顺利开展贡献颇多。 马英九时期依靠明确的“九二共识”,实现了两岸直航与交流,台农水果得以进入大陆超市,台生也能享受同等待遇,当时也未发生军机绕台事件。 这一清晰立场,既迎合了台湾民众与台商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也与大陆方面“惩独”与“惠台”并行的政策形成了互动前提。 大陆刚出台意见,对“台独”分子予以终身追责;旋即又批准台胞个体户于福建免税开店。恩威并施间,尽显大局考量,为两岸关系打破僵局、重归和洽创造了新的可能。 国民党正从一场代价高昂的“模糊之梦”中醒来。张荣恭的疾呼,不仅是对“和平分裂”伪装的撕破,更是对一种失效政治策略的告别。 前民意代表陈学圣判定,此举为全党“定调”。这场回归“清晰”的路线重整,已为台湾政坛和两岸关系,投下了一颗极具分量的石子。 信息来源:张荣恭、萧旭岑将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2025-10-24 15:12·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