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enta的海外车企投资清单,从大到小:
通用汽车:3-4亿美元
奔驰:1.2-1.4亿美元
丰田:未披露,但预计在5000万-1亿美元级
宝马/本田/日产/博世:未披露
海外车企投资Momenta,基本上都是为了中国地区智驾匹配。通用汽车在北美不会用MMT方案,目前通用汽车其实没有披露它的详细计划与技术路径,但是官宣了Hands-off(放开双手)& Eyes off (无需驾驶员时刻关注)的L3级及以上的计划。考虑到Ultra-Cruise的取消背景是Tesla的FSD的技术优势快速认同,所以GM的下一代智驾的技术路径肯定也是大模型端到端的方案,详细的信息我也不掌握。
有一段时间甚至传出,通用汽车可能会直接和特斯拉合作,因为有一段时间通用汽车在研讨电子架构兼容特斯拉的智驾系统。
我推测的另一种可能是非特斯拉的其他美国车企联合起来,结合人工智能公司再开一个联合体。
因为先进智驾的路径已经高度收敛了,其中三大核心指标: A、算法;B、总算力(尤其是云端的运算中心的算力);C、特定地区的部署量(持续迭代),一般认为到50万级会有质变。
所以,要么你是绝对的头部,要么就采用联合方案(无论是采购还是联合自研),否则在下一轮的军备竞赛中肯定会被淘汰,而且最可怕的是这种战争一旦失败,是全盘皆输的。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投入,可能随着战略失败直接归零。
所以收敛是必然的。
但也是同样的原因,中国区这些海外车企采用MMT方案会是一个长期原因,这背后的原因和目前特斯拉国内FSD效果不佳的理由是相同的,而且短期内没有看到解法。除了特斯拉之外,海外车企在国内就必须要找伙伴。MMT的C轮是2021年开始的,那时候通用就想明白这个事儿了。
所以,我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地平线HSD出来以后,才发现外面居然已经开始收敛了,开始着急了。别说市场用户感觉了,连主机厂的高阶智驾都开始收敛了,不是大家想的公平竞争的策略了,而是直接投资绑定了。剩下的市场不多了,话语权也快被抢光了,感觉要被锁死在L2+级以及比较偏的品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