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张艺谋看上了莫言的红高粱,问道:“我想拍你的红高粱,800块可以吗?

熹然说历史 2025-10-30 19:53:11

1986年,张艺谋看上了莫言的红高粱,问道:“我想拍你的红高粱,800块可以吗?”莫言痛快地答道:“行啊,800块能买一头大黄牛了,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不到十分钟,张艺谋就拿下了红高粱的版权。 800块钱能改变中国电影史吗?1986年的这个数字相当于现在的两万多元,可以买一头大黄牛,也可以买下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小说版权。张艺谋和莫言的这次十分钟交易,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最传奇的一笔买卖。 1986年的中国电影界,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张艺谋从山西农村一路风尘仆仆跑到北京军艺,问路找到莫言,拿着800元钱对莫言说,我想拍你写的《红高粱》,但我钱不多,只能给你800元。这个刚刚从摄影师转型的年轻导演,怎么也想不到这800块钱会带来什么。 莫言当时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刚刚发表了中篇小说《红高粱》,在文学界引起不小轰动。这个来自山东高密的作家,用他独特的叙述方式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和狂野的激情。小说发表后,立刻被文学界认为是一部具有突破性的作品。 张艺谋看中这部小说,并不仅仅因为它的文学价值。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电影语言——那些关于红色高粱的描写,那些充满张力的情感冲突,那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场面,都是拍成电影的绝佳素材。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导演,他需要一个能够震撼人心的故事来证明自己。 原本以为会被拒绝,但没曾想到的是莫言爽快地同意了。在那个年代,800元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收入。80年代工人一个月工资30多块钱,800块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多的收入。但更重要的是,莫言看到了张艺谋的决心和诚意,也希望自己的文学作品能通过电影这种形式传播得更广。 拿到版权后,张艺谋开始了艰难的筹备工作。他深知这800块的投入必须获得回报,不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艺术上的成功。1987年,张艺谋花费40000请当地人种了100亩高粱,只为了在电影中呈现最真实的红高粱田。当发现农民为了增产在高粱地里套种玉米影响画面效果时,他干脆一把火烧了重新种,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让人印象深刻。 在演员选择上,张艺谋启用了当时还是中央戏剧学院学生的巩俐。此片亦是当时仍是中央戏剧学院学生的巩俐的第一部电影。巩俐身上那种原始的、未经雕琢的质朴气质,正是九儿这个角色所需要的。姜文的加入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阳刚之气,他的硬朗气质与余占鳌这个角色完美契合。 电影的拍摄过程充满了挑战。张艺谋大胆地采用红色作为影片的主色调,这在当时的中国电影中是很少见的。红色的高粱、红色的嫁衣、战争的血腥,一切都在红色的主旋律中得到了升华。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后来成为张艺谋电影的重要特色。 1988年,电影《红高粱》上映后立刻引起轰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在世界一级影展上获得大奖的华语电影,同时也成为了中国电影迈向国际的重要里程碑。这不仅是张艺谋个人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电影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红高粱》于1988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国际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第五代导演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个成就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电影本身,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电影的艺术实力。 巩俐因为这部电影一炮而红,开始了她的国际影星之路。姜文也通过余占鳌这个角色确立了自己硬汉演员的形象。而莫言,虽然当年只得到了800元版权费,但《红高粱》电影的成功让他的文学作品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和传播。 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开启了中国电影的一个新时代。张艺谋后来成为国际知名的导演,巩俐成为享誉世界的演员,而莫言也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回头看来,那800元的版权费虽然微不足道,但它撬动的却是整个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进程。 从经济角度来看,《红高粱》5毛钱票价卖了4000万,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形象,让世界开始认真对待中国电影。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一笔800元的版权费,成就了一部传世经典,改写了中国电影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改变历史的不是巨额投资,而是眼光和勇气。你认为当年莫言的决定是否明智?如果你是创作者,会如何看待版权的价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2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